揭祕:道光爲什麼不傳位給才德兼優的六阿哥?

本文已影響2.36W人 

道光爲何不傳位給才德兼優的“鬼子六”?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850年,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結束了自己勤奮節儉而又平庸軟弱的一生。作爲古代中國最後一位皇帝,他無疑是稱職的。繼位之後,躬行節儉、整頓吏治、嚴禁鴉片,在“守成之君”的道路上全力奔跑。然而作爲近代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他又是失職的。歷史已經將中國推到了風口浪尖,面對風起雲涌的國內外形勢,大清這艘破敗不堪的巨輪,再也無法憑藉龐大的身軀嚇唬世界了。時代需要“開創之君”而不是“守成之主”。一句話,古代中國的路,到頭了。近代中國的路,卻不知在何方。

作爲跨越兩個時代,集興亡於一身的君主,歷史慷慨地給了他時間,也送了他希望。從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到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他和他的王朝有整整八年的時間勵精圖治、洗刷國恥。但事實證明,他沒有把握住時間,也親手葬送了希望。這個希望,便是他的接班候選人——奕訢。

1833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出生,四年之後即入上書房讀書,受到了極爲嚴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滿蒙漢三族語言、儒家經典、武功騎射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在16歲那年,奕訢奉皇命迎娶了熱河都統桂良之女爲嫡福晉。

揭祕:道光爲什麼不傳位給才德兼優的六阿哥?

01

按照清朝傳統,皇位傳給諸皇子中才德兼優者。無論是條陳時政還是騎馬習武,比起他那平庸無能的哥哥奕詝,奕訢的資質和條件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可就是這麼“一邊倒”的局勢,道光帝也犯了難。

第一,奕訢有才,奕詝有“德”,至少在道光帝看來是這樣的。關於奕訢之才,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已有了事實證明,此處不再贅言。關於奕詝之德,流傳最廣的恐怕是他那句“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了。其實這話我們也可以討論。故事情境是這樣的: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他才悠悠地說了那句話。於是道光大悅:“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在我看來,此話真是漏洞百出。首先,奕詝這話,豈不是在變着法兒地指責他的祖輩和他的父親不仁德嗎?要知道,從清太祖開始,有哪一個皇帝騎馬射獵,不是滿載而歸?騎馬習武,那是大清的立國之本,所以道光帝纔會領諸皇子狩獵。這話不但不會贏得好感,就是治他個不忠不孝之罪也不爲過。其二,以奕詝一貫無能的表現,說什麼“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的話,完全就是在作秀嘛,江山社稷怎麼可能會因一言而如此草率決定呢?

02

第二,奕訢明勢,奕詝明心。時代已經將中國推到了風口浪尖,精明強幹的奕訢也意識到了這點。面對風起雲涌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向西方列強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救大清。後續的洋務運動也證明了奕訢的治國思路與理政方針,所以纔有了“鬼子六”的稱號。而改弦更張,恰恰是道光帝最不願意看到的,否則他也不會在鴉片戰爭結束後,八年時間裏趴着不動。

奕詝卻看懂了皇阿瑪的心。他知道他的皇阿瑪最需要的不是什麼經天緯地之才,性能優良之器,而是服從,堅決的服從,徹底的服從!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堅定不移走“守成之主”道路的接班人,而不是撇開他另立山頭,去做“開創之君”的創業者!他需要將他的治國理念延續。因此,擺在道光帝面前的就不是什麼世界潮流、浩浩蕩蕩,而是一己之私心,一家之私利。讓奕訢繼位,改革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相關利益集團勢必受損。反而老實巴交的奕詝,纔不會改弦更張,纔會沿着道光帝的既定戰略,毫不動搖地走下去。

揭祕:道光爲什麼不傳位給才德兼優的六阿哥? 第2張

03

第三、奕訢思痛,奕詝思舊。鴉片戰爭,大清喪師辱國、割地賠款,天朝上國的紙老虎架子被一個遠在十萬裏之外的蕞爾小國無情捅破,這不能不讓道光帝悲憤交加、惱羞成怒。面對失敗,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痛定思痛,直面失敗,尋找原因,全力追趕;二是痛定思舊,避而不談,自欺欺人,得過且過。很遺憾,道光帝選擇了後者。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奕訢痛定思痛之後,表現出對那些被道光帝斥爲奇技淫巧之西洋器物的極大興趣時,就應該知道道光帝內心有多麼厭惡了。而當奕詝痛定思舊之後,所展現的爲人臣子的忠孝服從,道光帝內心又是何等愉悅了。

可道光帝畢竟是一個不甘於平庸,夢想有一番作爲的皇帝。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也十分注重內心的修養和體格的鍛鍊。早在青年時期,也就是嘉慶十八年,發生林清之亂後,還是阿哥的道光帝表現得非常鎮靜,親自率領侍衛進行抵抗,親手使用火槍擊斃暴徒。應該說,他還是有一定的志向和血性的。

04

繼位之後的道光帝,面對滿目瘡痍的清王朝,也做了很多工作,盡了很多努力。他躬行節儉,一天只做四樣菜,也很少穿新衣,龍袍磨破了打上補丁繼續穿。他整頓吏治,爲防止貪污受賄,嚴格控制捐納制度,甚至於連自己的弟弟綿愷與太監過從甚密,也毫不留情地將其革職查辦。他嚴禁鴉片,起用林則徐赴廣東掃除煙患,堅決維護國家利益與人民健康。

作爲古代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道光帝無疑是稱職的。但是作爲近代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又是失職的。跨越了兩個時代,糾結是他最大的特點。在面對奕訢的有才、明勢與思痛和奕詝的有“德”、明心與思舊時,我們應當能夠明白道光帝內心是如何的糾結了。

在理智與情感的糾結中,道光帝的生命也快走到了盡頭。終於在公元1850年,他做出了一生最後一次糾結的決定,召十重臣公啓錦匣,內有御筆兩諭,一爲“立皇四子奕詝爲皇太子”,一爲“封皇六子奕訢爲親王”。就這樣古代中國結束了,近代中國開始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