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是提前做好準備了嗎?

本文已影響4.37K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關羽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龐德射傷關羽後,每天來到陣前搦戰。關平因父親關羽箭傷未愈,不敢貿然出戰,堅守不出。于禁唯恐龐德擊敗關羽、奪得頭功,下令全軍前往距離樊城城北十里的罾口川下寨,並親自扼守要道,強行將龐德所部部署在全軍最後,將龐德與關羽隔開。

一段時間過後,關羽的傷勢終於痊癒。此時,關羽得到于禁突然屯兵樊城城北的消息,便親自前去查探。當發現江水湍急、于禁的營寨地勢低窪之後,關羽很快便想出了破敵之策。

關羽水淹七軍,是提前做好準備了嗎?

沒過幾天,樊城一帶暴雨傾盆而下,持續多日。督將成何得到關羽在漢水預備戰船的消息,擔心一旦江水氾濫,全軍將遭遇不測。但當他將這一擔心告訴于禁時,卻遭到了于禁的呵斥。成何轉而去找龐德商議。龐德贊同成何的意見,並說自己將於次日移軍駐紮在高處。

沒想到就在這天夜裏,江水突然暴漲,將七軍的營寨淹沒,不少將士被淹死,于禁、龐德等人慌忙登上小船,各自尋找附近的小山躲避。此時,關羽率領戰船殺到。于禁見身邊僅有五、六十人,走投無路,向關羽投降,被關羽命人押上戰船。

此時的龐德與督將成何、部將董衡和董超及五百多名士卒也遭到了關羽所部的包圍。關羽命亂箭齊發,令龐德傷亡慘重,士卒死傷大半。董衡、董超提出投降,被龐德所殺。龐德率領餘部死戰不降,遭周倉生擒。關羽故意提及龐德之兄龐柔和故主馬超,企圖勸降龐德。龐德破口大罵,誓死不降。最終,關羽將龐德斬首示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過,“水淹七軍”儘管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但龐德卻並非是七軍的成員,而是樊城守將曹仁的部下。那麼,爲什麼在“水淹七軍”之際,龐德會與于禁一起被關羽抓獲呢?關於這個疑問,在史料中卻找不出答案。

較爲合理的推測是,當時龐德奉命曹仁之命在樊城外圍與關羽作戰,並與于禁的七軍合兵一處。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爲何作爲守軍的龐德與在城外的援軍于禁會先後被關羽俘虜。

關羽水淹七軍,是提前做好準備了嗎? 第2張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董衡和董超,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據《三國志龐德傳》載,董衡當時任職將軍,董超則是部曲將。關羽“水淹七軍”後,董衡、董超與龐德一起遭到關羽水軍的圍困。兩人慾投降關羽,結果被龐德當場處死。

小說中還提到了一位曹軍將領——成何。有關此人的記載,在史料中只是一筆帶過。此人時任督將,隨同龐德參戰。龐德被圍時,成何就在龐德的身邊。在小說當中,此人被關羽一箭射死。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水淹七軍”後,成何便下落不明,也不知是在戰鬥中陣亡還是被俘。

儘管小說與歷史存在着一定的差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漢末三國期間,的確發生過“水淹七軍”之事。那麼,“水淹七軍”究竟是關羽臨時起意還是精心部署呢?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來看,當關羽得知于禁的七軍在樊城城北十里的罾口川下寨,大喜過望,並說出“吾已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爲魚鱉矣”之語。由此可以看出,“水淹七軍”經過了關羽的精心部署。不過,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情況卻未必如此。

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史料中的記載。早在此戰發生前,就有人預判樊城前線很有可能會出現“水淹七軍”的情況。這個人名叫溫恢,時任揚州刺史。據《三國志溫恢傳》載,溫恢曾對兗州刺史裴潛說過:“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爲患。”沒過多久,“水淹七軍”之事果然出現。

而在《三國志》相關傳記中,對於此事的記載也比較一致。例如《三國志關羽傳》載:“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三國志于禁傳》稱:“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三國志龐德傳》雲:“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

最能證明這次行動是關羽臨時起意的證據還有一個,那便是此戰過後司馬懿和蔣濟的表態。“水淹七軍”後,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不過,這個決定遭到司馬懿和蔣濟的反對。據《三國志蔣濟傳》載,司馬懿和蔣濟對曹操表示:“于禁等爲水所沒,非戰攻之失。”其中的“非戰攻之失”就足以證明,在司馬懿和蔣濟看來,“水淹七軍”只不過是一次有利於關羽的巧合而已。

從這些記載可以發現,所謂的“水淹七軍”之戰其實並非關羽戰前的精心部署,而是臨時起意,利用河水暴漲,突然向于禁的七軍及龐德的樊城軍隊發動突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