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殺人如麻,二十歲便以五十人勇闖五萬人大營取首級

本文已影響3.03K人 

說到辛棄疾我們都知道他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辛棄疾一生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豪放詩詞,其恢弘氣勢不減北宋時的蘇東坡,並與東坡並稱爲“蘇辛”。辛棄疾在文壇上創造了南宋無以倫比的高峯,但這並不是辛棄疾的初心。如果我們走進早年的辛棄疾可能會發現他與文人毫不貼邊的另一面:一個殺人如麻,刀頭舐血的鐵血戰將。

身在金營心在宋,少年立志文武全

辛棄疾並不是出生在偏安一隅的南宋,而是出生在金國統治下的山東歷城。北方漢人在金國的統治下並不如意,辛棄疾家族也是如此。辛棄疾的父親辛文鬱在辛棄疾很小時就去世了,其祖父辛贊帶着他長大。辛贊在北宋時期擔任過官職,北宋滅亡後被迫在僞齊和金國出仕,曾做到金南京知府這樣的高官,即便如此辛贊對金人也一直懷着不共戴天的滅國之恨。據說辛贊在給孫子起名時想到了長驅胡虜的霍去病,棄疾與去病同意,希望孫子能夠成爲替國家除去疾病的名將。在祖父的影響下,少年辛棄疾在別人家孩子樂享童年之時開始了自己的奮鬥:讀書之餘健身習武,舞刀弄槍,在祖父的指導下博覽兵書。辛贊常常領着少年辛棄疾登高遠眺,遙望南方的祖國。在辛讚的多方調教下少年辛棄疾就已經英銳勇猛文武雙全了。

辛棄疾殺人如麻,二十歲便以五十人勇闖五萬人大營取首級

網絡配圖

麻痹金人考科舉,暗懷赤心起兵戈

14歲那年辛棄疾在辛讚的要求下參加金國組織的科舉考試,爺孫並不在意能否考取功名,辛贊希望孫子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留心各地城防結交青年才俊爲日後舉事打好基礎。另外金人對包括辛家在內的漢人也不放心,辛棄疾參加科舉也可消減一些金人對他家的猜忌。於是辛棄疾單人匹馬北上燕京,可能是一路分心太多辛棄疾並沒有考中,但他結識了不少與他一樣才華橫溢志向遠大的青年才俊。三年後辛棄疾二次參加考試再度落榜,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沒有興趣再考取金國的功名了,此時的他厲兵秣馬靜待時機準備起兵反金,很快歷史就給了他一個機會,這一年他才21歲。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揭竿而起抗金擄,單騎月下斬叛徒

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奪位後調集舉國大軍南下侵宋,爲徵集軍需金國政府橫徵暴斂弄得民變四起,而大量金軍南下又讓北方空虛起來。辛棄疾看準時機揭竿而起很快便拉起了一直2000多人的隊伍,隨後率衆投奔了同鄉耿京率領的義軍。“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能會什麼?”聽說這個小同鄉頗有文才就隨意地任命他做管理文案印籍的掌書記。但隨後發生的一件事讓耿京很快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辛棄疾殺人如麻,二十歲便以五十人勇闖五萬人大營取首級 第2張

網絡配圖

辛棄疾在投奔耿京時遇到了義端,義端是個和尚,也拉起了一支人馬抗金(可見在金人統治下和尚也不好過)辛棄疾說服了義端一起投奔耿京。但義端在耿京手下不得重用漸漸起 這個誤事後生,卻沒發現他的人影,原來他去追殺義端了。當馬作的盧飛快的男主一把將叛徒拉下馬時,義端開始求饒:“我知道你是青兕(犀牛)轉世,力能殺人,可千萬不要殺我啊……”而辛棄疾並不理會:“你說我是恐龍變的也沒有用!我現在就讓你知道我是怎麼殺人的!”手起刀落,一顆人頭在辛棄疾馬下血流數十里,當他帶着大印和叛徒首級回到軍營時耿京和衆將士無不驚歎不已,耿京從此開始重用辛棄疾。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勇闖虎穴擒敵將,率衆脫北歸故國

“自古驕兵多必敗”,完顏亮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數十萬金軍在採石磯被臨時客串守城的文官虞允文擊敗,金國高層本來就對暴虐無道的完顏亮非常不滿,侵宋兵敗更讓他威嚴掃地,在金軍北撤之際完顏亮被殺。此消息傳到北方辛棄疾敏銳的感到抗金之事大有可爲,立即建議耿京聯繫南宋朝廷準備南北呼應顛覆金國。耿京深以爲然,當即派他南下與朝廷商議大事。當他抵達臨安後大宋君臣們對這個北方的漢人既驚歎又佩服,高宗趙構還親自接見了辛棄疾,並開出了一份200多人的封賞名單,正當辛棄疾帶着一大堆任命北返途中傳來了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義軍瓦解的噩耗。痛失領導和知己的辛棄疾悲憤不已,立誓必殺張安國以報仇。身邊的隨從們都勸他賊衆勢大先隱忍勿發。但他哪裏聽得進衆人的勸告?帶着五十人就北上了。

辛棄疾殺人如麻,二十歲便以五十人勇闖五萬人大營取首級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時的張安國已搖身一變成了金國的濟州知府,濟州城邊雲集着五六萬投降義軍和金兵。辛棄疾與隨從直入燈火輝煌的府衙,張安國這時正在與金將飲酒聽說辛棄疾來了他還以爲是向自己投誠呢,剛一照面還沒等說話辛棄疾的劍已架在了他的脖子上,隨從麻利地將他捆起來擄走,當張安國被綁到馬上時叛將們才如夢方醒,正要派兵追殺時辛棄疾又大喊:朝廷大軍將至,抗金的隨我來!又有很多原耿京部下跟着辛棄疾南下了。當辛棄疾將叛徒扔給馬下的宋朝官軍時他的人生達到了巔峯,這時他還是21歲。千里馳驅萬軍奪帥的壯舉和膽略恐怕也只有關公和子龍能與之媲美。

可惜老天和辛棄疾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滿腹韜略的他並沒有得到懦弱萎靡朝廷的重用,本應了卻君王天下事,卻在田園裏可憐白髮生。失意的他只能以筆爲刀在文壇的戰場寫下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戰歌,這不但是辛棄疾自己的遺憾,也是整個大宋的遺憾,如今我們只能從他留下的詩詞中去品讀他那內心深處的吹角連營。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