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師團攻佔北京,擒獲清帝,看看日本爲攻佔中國做了哪些計劃?

本文已影響5.23K人 

作者: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

8個師團攻佔北京,擒獲清帝,看看日本爲攻佔中國做了哪些計劃?

明治維新後,日本明治天皇立志要“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圖謀奪取琉球、朝鮮和臺灣。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吉田松陰提出“北割滿州之地,南收臺灣、呂宋諸島”。“脫亞入歐”論的主張者福澤渝吉要求日本“應同西洋人對待中國朝鮮之方法處分中國”。無疑,這是爲發動侵華戰爭製造理論根據、提供輿論準備。

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漂流民在臺灣南部被殺事件訛詐清政府,在出兵臺灣未獲滿意結果後,用狡猾的手段逼得總理衙門大臣承認日本此舉是“保民義舉”。1875年日本強行把獨立的琉球王國改爲日本的琉球藩。1879年日本以武力吞併琉球。因爲琉球與中國之間存在藩屬關係,吞併琉球遭到清政府抗議,中日之間就琉球地位問題談判數年,成爲未決的懸案。直到1887年,總理衙門大臣曾紀澤還向日本駐華公使鹽田三郎提出,琉球問題尚未了結。1888年,日本已決心用戰爭手段解決中日關係問題,便主動放棄談判。此後,清政府不承認沖繩縣,只承認琉球國。

8個師團攻佔北京,擒獲清帝,看看日本爲攻佔中國做了哪些計劃? 第2張

江華條約簽訂現場

琉球得手,日本即把朝鮮問題提上議事日程。1873年,西鄉隆盛說過:天皇“早在維新時就已考慮朝鮮一事”,“忍耐至此,乃爲等待今日之到來”。日軍從臺灣撤兵不到半年,就派軍艦到朝鮮釜山進行測量,在江華島與朝鮮軍隊發生衝突。日本一方面與清政府談判朝鮮問題,另方面壓迫朝鮮訂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這個條約挑撥中國與朝鮮間存在的宗藩關係,規定“朝鮮國乃自主之邦”,爲日本下一步侵朝行動打開了方便之門。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後,1885年朝鮮發生甲申政變失敗,日本操縱朝鮮政局的圖謀未能得逞。爲此,日本派出伊藤博文到中國與李鴻章談判,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規定“將來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日本未從甲申政變中佔到便宜,但卻取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這又是日本的一次勝利。

在擱置琉球談判後,日本立即抓緊擴軍備戰,建設海陸軍,爲此,成立直屬天皇的參謀本部,還派遣大批間諜到中國偵察敵情。1887年春,參謀本部陸軍大佐小川又次綜合偵察結果,提交了《征討清國方略》,對中國總兵力和各省軍力分佈做了詳細報告,分析了清政府的財政、軍費、海軍建設、沿海和長江防禦設施、官僚和國民素質,分析了日本政府財政狀況、軍費和海軍建設,日本官僚和,國民素質,提出“斷然先發制人,制訂進取計劃” 的侵略計劃,建議以八個師團軍力“攻佔北京,擒獲清帝”。

8個師團攻佔北京,擒獲清帝,看看日本爲攻佔中國做了哪些計劃? 第3張

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日本第一屆國會上提出“主權線”和“利益線”概念,認爲日本是主權線,朝鮮是利益線,爲了確保利益線,就要進取中國。顯然,日本將發動侵華戰爭的命題已經提上國會講壇。在第四屆國會上,天皇提出所謂“兼六合而掩八紘”,實際上就是批准了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方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