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本文已影響4.03K人 

對皇帝和太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皇帝能夠立誰作爲太子,皇帝想換太子的時候,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就換?

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古代封建王朝,皇帝貴爲九五之尊,總攬大權,是站在權力頂峯的存在。然而,即便是作爲皇帝,也並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隨心所欲,總有那麼一些身不由己的時候。

尤其是在立儲這件重關皇權掌落和江山未來的決策上,皇帝卻往往難以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對於立儲,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無法不承認:太子並不是想立就立,想換就換的。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皇位

漢朝時期的劉邦,就曾因寵愛戚夫人想要廢掉嫡長子劉盈的太子之位,以戚夫人的兒子取而代之。但是,換太子一言既出,就立刻遭到了衆大臣的一致反對,甚至連張良和商山四皓都出山勸諫劉邦放棄換太子的想法,最終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在明朝,明成祖朱棣也因更偏愛二兒子朱高煦,想要違背“立嫡立長”的祖訓,將太子之位傳給朱高煦。但是,在衆大臣的反對之下,太子一位最終還是傳給了嫡長子朱高熾。

那麼,既然太子都是由皇帝親自冊立的,爲什麼每當皇帝想要換太子之時,卻總是非常困難,阻礙重重呢?

太子與皇位世襲制

其實,不光是換太子難,立太子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古代生產落後的封建制度,由於私有化意識和私有化階級的逐漸形成,私有化財產的出現導致其遺產分配和繼承成爲一個問題: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財產落入外人手中,而古代的王位和皇權亦是如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傳統任人唯賢的禪讓制便已不再滿足皇位的繼承需求。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2張

傳位的聖旨和玉璽

爲了穩固王位和皇權,實現皇權的不可轉移,從西周開始,統治者便以父系社會制度演變而來的宗法制度與王位繼承製相結合,誕生出來了以嫡長子繼承製爲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皇位世襲制。

皇位世襲制以血統繼承論爲中心,雖然能夠鞏固皇權,使社會長久穩定發展,具有一定的客觀進步性。但是,皇位世襲制的弊端還是十分顯著:對於掌管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職務來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承製還是容易產生任人唯親的嫌疑;德不配位,纔不及力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僅如此,在皇位世襲制的庇護下,會加強不合格繼位者的腐化墮落和貪婪享樂,使得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深重,禍害江山的同時也加速了朝代的覆滅和沒落。所以,皇帝也十分重視對於繼承人的教育培養,在冊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更是馬虎不得。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3張

影視劇之中的東宮

太子,在古代皇位世襲制度之中是唯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由皇帝親手冊封。通常情況下,太子之位的根本繼承原則是以嫡長子爲中心,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在古代封建王朝之中,太子的地位於“一人之下”,僅次於皇帝。不僅如此,太子還擁有一個專供太子培養、輔佐和保衛的機構,稱爲東宮,東宮內有一支專供太子使用的皇傢俬人護衛軍和輔臣,製備齊全,規模完善,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朝廷。

皇帝爲什麼要換太子?

那麼,太子之位既然都是由皇帝親手冊封的,爲什麼皇帝還是要換太子呢?

雖然,太子之位從名義上看自然是由皇帝親手冊封,但太子之位的冊立始終逃脫不了皇位繼承製以嫡長子爲中心的根本繼承原則,立嫡立長的傳位制度根深蒂固,立嫡長子爲皇太子是雷打不動,世代相襲的祖訓和規矩。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4張

影視劇中明成祖朱棣和他的皇子們

所以,皇帝即位時,都理所應當地將自己的嫡長子立爲皇太子,遵從客觀規則。不過,原則雖是客觀的,但皇帝的意識和偏好卻是極其主觀的存在。嫡長子有時並未會是皇帝心中的最佳繼承人選,而皇帝心中的最佳繼承人選往往並不具備合法繼承皇位的權利。每當這時,有的皇帝往往就會提出“立子爲賢”和“立儲爲愛”等看似合乎情理的理由來換掉太子,將自己心目中的合適人選扶上皇位。

不過,換太子並不是皇帝的私事,而是有關未來社稷江山的大事,所以皇帝換太子往往需要徵求朝臣意見,支持同意。否則會背上乾綱獨斷,拒諫飾非的專制罪名,這對於建立賢明君主的人設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事情,因此,朝臣的意見也應該得到充分採納。不過,大部分想要換太子的皇帝最終都敗在了採納意見這一步,並未得到成功,換太子爲什麼這麼難呢?

皇帝換太子爲什麼這麼難?

首先,被換的太子通常都是最有合法繼承權利的嫡長子。皇帝要換太子,就意味着要廢除嫡長子的太子之位;這無疑是在對嫡長子中心繼承製發出挑戰,是違背祖訓的決定,這對於重視宗法和禮法的古代封建社會來說無異於是在“逆天而行”。所以,從道義上來說,皇帝換太子的道德立場就並不充分,容易受到朝臣的指責。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5張

帝王家訓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除非皇帝的嫡長子實在道德敗壞,犯下滔天罪行,不配爲人君,品性惡劣乃至朝廷上下都難以信服。

這種情況下,皇帝廢除太子另擇他人的成功概率要大得多。不過歷史上,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大多數太子爲了能夠順利繼承皇位,都謹言慎行,如履薄冰。既要取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又要防止兄弟攛掇儲位,競爭意識十分強烈。積極表現都還來不及,更別提道德敗壞了。

但僅有一種情況是絕對會被皇帝所廢除罷免的,那就是皇帝在位之時,就急不可耐地逼宮謀反。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是這麼一位反面教材:即便是從前再爲李世民所栽培教導和看重,逼宮謀反後,李承乾還是被貶爲了庶人。

無論道德敗壞還是逼宮謀反,這種惡劣到足以讓皇帝理所應當廢儲的太子在歷史上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被皇帝試圖換掉的太子,即便是不夠優秀,那也安分守己,挑不出太大毛病。所以,皇帝想要在違背祖訓的情況下換掉一個沒有污點的太子,也屬實難上加難,其理由和立場都不夠充分。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6張

朝臣

其次,君臣之間的權力結構也在無形之中桎梏着太子之位的變化和爭奪。在皇帝立下太子之後,太子就相當於是朝臣的下一個靠山,朝臣的大部分勢力都會偏向太子黨羽。

如果皇帝中途變更太子之位,也會引起朝臣利益集團的變動,觸犯到朝臣在原有太子黨羽之中所獲得的權益。所以,朝廷佔比多數的太子集團自然就會反對皇帝換儲,用道德祖訓等枷鎖對皇帝進行勸諫,使得皇帝的換儲之路更加艱辛。

立儲爭端:權力之爭

不過,不管是皇帝的喜好,還是羣臣的利益權衡,其背後都離不開皇子之間的黨羽紛爭和明謀暗算。皇帝每一次冊立太子或是立儲變更,都會引發一場有關於權力的爭奪和傾軋,乃至兵戎相見,手足相殘。

玄武門之變

一些有野心的皇子爲了爭奪儲位,甚至不惜殺光所有潛在的競爭者,以鐵血的殘酷手腕博得帝位。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事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皇位爭奪之下,手足親情竟如此不堪一擊,可見皇權之下,人性都是慾望的奴役。

但是,靠“特殊手段”上位的皇帝太子們,多少都有些來歷不光彩的意味,即便是如李世民這般開啓“貞觀之治”大唐盛世的賢明君主,也要因玄武門之變背上道德污點,受後人詬病。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7張

皇權

這些因立儲爭端引發的殘酷悲劇,無一不彰顯着古代封建王朝之下皇權專制的弊端和侷限性。皇權的過於集中所產生的權力矛盾具有不可調和性,無論是君臣之間還是中央與地方之間,都存在着因皇權迫切於集中而產生的矛盾,這些矛盾一旦爆發,在草菅人命的古代社會,就會引發生靈屠戮的慘劇

古代皇帝能夠立太子 皇帝爲什麼不能想換誰就換誰 第8張

在明朝,朱元璋就爲了給皇太子朱瞻基鋪路,殺了半個朝廷的忠烈朝臣,其中不乏一同打拼江山的開國元勳,最終因“功高蓋主”的嫌疑被朱元璋一概抹殺。隨着君主集權的逐漸加強,“不換太子”也成了朝臣們抵抗皇權壓制的最後一道底線

畢竟一位名正言順的太子所能帶來的利益,比起其它試圖冒險的皇子所帶來的利益,要保險得多。固然,皇帝換儲之路也會走得異常艱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