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本文已影響2.48W人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司馬遷的故事。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一生最大的恥辱,大約就是受過宮刑了,宮刑是什麼?

又叫“腐刑”,所謂“最下腐刑,極矣”

喪失做男人的資格,恥辱到了極點。

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在“士可殺而不可辱”,也就是讀書人還很講氣節的古代,這種肉體、精神上的雙重懲罰,是很難忍受的,既然很難忍受,就必然會想各種方法避免,該怎麼想辦法避免?

秦漢王朝就很貼心的提供了這種便利,美國學者費正清在《劍橋秦漢史》當中認爲,秦漢時期的法有常刑、贖刑之分。

常刑必須執行,贖刑則可以官爵、一定數目的金錢或實物抵罪。

原則上,部分存疑的死刑以及死刑之下的墨、劓、剕、宮,都可以贖,都是贖刑。

於是呢,問題就這麼來了,也就是說,給司馬遷帶來終身恥辱的宮,屬於贖刑的一種,可以以官爵或錢糧贖罪。

既然可以贖,司馬遷爲什麼非要挨那一刀,難道他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嗎。

有人說,司馬遷之所以不贖,是因爲他的宮是減死一等的宮。已經從輕處罰,將死刑改成了宮刑,事實這是這樣嗎?

這就涉及到司馬遷到底犯了什麼罪的問題。

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第2張

一:司馬遷犯了什麼罪

司馬遷的罪,跟李陵有關。

兩位都是官二代,有雄厚的身家背景,司馬遷是項羽十八路諸侯之殷王司馬卬之後,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李陵更不簡單,飛將軍李廣長孫。

因爲這層關係,兩位都曾到內廷當郎,說白了,一起伺候過漢武帝,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種友誼有多深?按司馬遷的說法就是:

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然僕觀其爲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爲有國士之風。

雖然私下裏接觸不多,但,尤其是司馬遷,特別佩服李陵的爲人,深信他有國士之風。

可以說,司馬遷對李陵,評價是很高的。

之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位,當上了太史令,走文官路線,李陵呢,延續將門家風,到軍中任職,成了一名威風赫赫的將軍。

本來已經風馬牛不相及,但估摸着誰都沒想到,兩人的命運,於前99年,一起發生了變化。

這一年,漢武帝派大舅子哥,貳師將軍李廣利率3萬騎兵攻擊活動在祁連山一帶的右賢王。

漢武帝

大戰之前,爲保障戰役勝利,先由時任騎都尉的李陵,率五千步兵從居延(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甘肅省金塔縣的境內)出發,襲擾匈奴草原,牽制匈奴的兵力。

這一仗,李陵本來是一支吸引匈奴主力的偏軍,吸引的目的就爲了儘量減輕李廣利壓力,爲他全殲右賢王創造機會。

然而,當李陵在草原進展順利之時,李廣利卻遷延不前,致使匈奴將李陵看成心腹大患,數萬兵馬一齊壓來。

李陵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最終全軍覆沒,被迫投降。

很明顯,這場戰役之所以失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李廣利未能很好的貫徹漢武帝的戰略意圖,貽誤戰機。

消息傳到長安之後,漢武帝哪肯找自己小舅子的麻煩,而是將一切罪過都推到李陵身上。

廷議當中,司馬遷看不下去,出來給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甚至認爲: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

雖然投降,但看他那意思,應該還會有反水的一天。斷言李陵是假投降。

漢武帝能信嗎?

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第3張

倘若相信,李廣利之敗的責任由誰承擔呢,司馬遷就這樣下獄,經廷尉審訊,定了個“誣罔天子”的罪名,並被判處宮刑。

“誣罔天子”,錯誤的領會了皇帝的意圖,說皇帝的壞話,不等於“大不敬”,不是死罪。

所以,減死一等說不成立,他本身就是判處宮刑。

二:宮刑值多少錢

也就是說,儘管司馬遷廷議當中惹惱了漢武帝,但負責審訊的廷尉還是有點良心的,判決時留了點情面,以“誣罔天子”的罪名上報,給司馬遷留了一線生機。

接下來,司馬遷只要按漢朝法律,繳納一定贖金就可以免受宮刑,繼續踏踏實實當他的男人,大好前途就擺在面前,但司馬遷,最終還是捱了一刀,爲什麼?贖金很貴嗎?

日本學者鶴間合幸在《始皇帝的遺產》一書當中考證,秦漢時期,宮刑的贖金爲金1斤4兩,約12500錢。

12500錢有多少,司馬遷是太史令,位置在九卿以下,相當於後世六品官銜,年俸600石。

將600石年俸摺合成貨幣,應該是,一個月50石,約70斛,1斛按當時的物價是70到80錢,摺合現金,司馬遷一月工資在4900錢到5600錢之間。

即便按最低的4900錢計算,12500錢也就是司馬遷兩個多月的工資。

也就是說,司馬遷只要掏兩個多月的工資,就可以免除宮刑,但他爲什麼不贖?

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第4張

兩個多月工資就可以赦免的宮刑,爲什麼就成了他過不去的坎兒?

至於原因,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當中回答的很委屈,一共六個字“家貧難以自贖”

家裏窮,掏不起贖金。

一個朝廷官員,掏不出兩個多月的工資,他的錢都哪裏去了,親戚朋友們爲什麼不幫忙呢?

三:很無奈的原因

司馬遷的錢都哪裏去了?

司馬遷前108年任太史令,前99年獲罪,中間9年,他就掏不出來兩個多月工資。

對這個問題,史書中沒有說明,司馬遷也沒有自我解釋,我們姑且認爲他的理財觀念很差。

手裏但凡有點錢就到處旅遊,並美其名曰遊學,一點也不爲將來考慮,可問題是,自己沒錢,親戚朋友呢,關鍵時刻,就沒人幫他嗎?

對這個問題,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當中說得很有怨氣:交友莫救,親近不爲一言。

朋友、親戚沒一個肯出來幫忙,大家就都是這麼無情。

親友,多麼溫馨的字眼,他應該代表人間溫暖,可就這樣的人,在司馬遷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一人伸出援助之手,完全因爲親友們都是勢利眼嗎?

只要花錢就能讓自己免除宮刑,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那麼做? 第5張

親媚

很遺憾的是,同樣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當中, 似乎能找到很無奈的原因。司馬遷說: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僕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自從擔任郎官職務之後,就跟親友斷絕一切往來,專心致志的伺候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賞識。

司馬遷爲郎,約在前123年,22歲左右的時候,那時候就跟親友斷絕一切往來,把自己活成個孤家寡人,只爲了一門心思的伺候皇上,甚至不惜“親媚”,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前99年,總計24年。

24年,司馬遷總共活了55歲,大半輩子就這麼過了。

事已至此,司馬遷人格上的短板已經可見一斑。

他固然是個很了不起的史學家,但,不會理財也就罷了,最要命的情商低,不會社交,長年累月下來,到人生的關鍵檔口,也就怪不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了。

因爲人跟人,都是心和心換來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