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本文已影響1.44W人 

奧地利的瑪麗·路易莎(德語:Maria Luise von ?sterreich,1791年12月12日-1847年12月17日),原爲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德語:Erzherzogin Maria Luise von ?sterreich),婚後成爲法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法語:impératrice Marie Louise des Fran?ais)。

瑪麗·路易莎(洗禮名Maria Ludovica Leopoldina Francisca Theresa Josepha Lucia)生於維也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第二任妻子兩西西里王國的瑪麗亞·特麗莎之女。她是瑪麗亞·特蕾西亞曾孫女、外曾孫女,瑪麗·安託瓦內特的侄孫女、外侄孫女,利奧波德二世的孫女,瑪麗亞·卡羅萊娜(Maria Carolina of Austria)的外孫女。爲了路易莎的婚事,路易莎的父母從小教導她多種語言,除了她的母語德語外,她還精通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西班牙語。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帝國皇后

1810年3月11日,18歲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嫁給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這是一宗政治婚姻,作爲奧地利公主,瑪麗受到的一直是反對法國、蔑視拿破崙的教育。正因爲如此,瑪麗對拿破崙毫不關心,在他開始打敗仗的時候,她就離他而去,她甚至還讓自己的兒子恨他,並且在拿破崙死後四個月就下嫁給了情人[1]。

1810年她被迫嫁給法皇,據說當時她痛不欲生。事實證明她後來的生活並不像料想的那麼壞。皇帝視她爲掌上明珠,1811年她爲皇帝生下了獨子"羅馬王"拿破崙二世(來西斯塔特公爵)。據皇帝本人說,皇后是個"賢妻良母",天真單純,"她想要什麼都會直言不諱的說出來,但她很少有需要"。

婚禮於1810年4月1日盧浮宮舉行。新娘的父親弗朗茨希望藉此加強奧地利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連繫。拿破崙則希望通過與歐洲最爲顯赫的哈布斯堡王朝聯婚確立他的合法性,並盼望有一位合法的繼承皇位。

拿破崙本來打算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安娜·帕芙洛娜公主結婚(Grand Duchess Anna),不過被她的長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1811年3月20日,瑪麗·路易莎爲拿破崙誕下皇子--弗朗索瓦·夏爾·約瑟夫·波拿巴(羅馬王、萊希斯塔德公爵)。當拿破崙離開法國作戰時,瑪麗·路易莎曾二度擔任法國攝政王,分別是1812年4月-12月的俄國戰役和1813年4月-1814年1月的德國戰役。

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流放到厄爾巴島。瑪麗·路易莎回到奧地利,兩人從此沒再見面。在1814年4月,拿破崙皇位被廢,瑪麗·路易莎帶同兒子從巴黎布洛瓦逃到維也納。1814的楓丹白露條約允許她保留其皇族身份和稱號(瑪麗·路易莎皇后陛下)、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女公爵頭銜和封地,並保證她兒子的繼承權。

然而,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修訂了這一安排,瑪麗·路易莎只留下帕爾馬女公爵的頭銜,也不指定帕爾馬公爵的繼承者。1817年,條約規定將從女大公從波旁王室中除名。1844年確定瓜斯塔拉大公國將由摩德納公爵所繼承。1821年,拿破崙死後4個月,瑪麗·路易莎下嫁她的情人奈佩格伯爵(en:Adam Albert von Neipperg,1775-1829)。這對夫婦有三個孩子,頭兩個孩子出生之後瑪麗·露易絲才結婚:阿爾貝汀、威廉·阿布雷契、蒙特諾佛王子瑪蒂爾德。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第2張

1834年2月17日,瑪麗·路易莎絲次再次結婚,下嫁邦貝爾伯爵。不少人認爲瑪麗·路易莎是一個有能力和智慧的帕爾馬統治者,她曾作出多項改革。1847年,瑪麗·路易莎死於帕爾馬。

 獲得頭銜

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殿下(1791-1810) 法蘭西帝國皇后陛下(1810-1815) 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殿下(1815-1847) 路易莎其後的兩段婚姻又使她獲得奈佩格伯爵夫人(1821-1834)和邦貝爾伯爵夫人(1834-1847)的頭銜。此外,因爲1814年巴黎條約,路易莎得以保留皇族身份。

人物死亡

瑪麗·路易絲於1847年12月9日病倒,病情持續惡化,12月17日她嘔吐了幾次後,再也沒有醒過來,到了晚上她悄然離開了人間,她的死因被確定爲胸膜炎,後來她的遺體被轉移到維也納的皇家墓穴埋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