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戰是如何發生的?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呢?

本文已影響2.59W人 

話說鄭成公聽聞晉厲公率兵救宋,不想再被俘虜,馬上撤退,並向楚國求救。楚共王反應非常迅速,他馬上出動大軍,最終與晉軍對峙於鄭地鄢陵。當時的晉軍統帥是:老大晉厲公、中軍將欒書、中軍佐士燮、上軍將郤錡、上軍佐荀偃、新軍將郤犨、新軍佐郤至。而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留守國內。

1

楚軍統帥是:老大楚共王統領全軍,司馬子反將中軍,令尹子重將左軍,右尹子革將右軍。楚共王親兵左廣彭名駕馭戰車,潘黨爲右;右廣許偃駕馭戰車,養由基爲右。鄭成公親率鄭軍,石首駕馭戰車,唐苟爲右。總體來說,兩軍不管是將領還是軍力,都算是勢均力敵的,但是當時的人都不看好楚國。據說楚軍路過申地(今河南南陽)時,子反拜見申叔時,申叔時預言楚必敗,子反必死。他認爲現在楚國丟棄百姓,斷絕外交,褻瀆神聖的盟約,違反時令,發動戰爭,使百姓疲勞,以求快意。人們都爲自己擔憂,誰肯去犧牲性命?

鄢陵之戰是如何發生的?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呢?

2

可是晉國的範文子(士燮)卻不想和楚軍交戰。郤至怒道:“韓原之戰,惠公敗於秦;箕之戰,主帥先軫死於沙場;邲之戰,主帥荀林父兵敗潰逃。這些都是晉國的奇恥大辱!現在我們躲避楚軍,豈不是增加了恥辱!”士燮說:“我們先君多次作戰是有原因的。秦、狄、齊、楚都是強國,如果他們不盡力,子孫後代就將被削弱。現在秦、狄、齊三個強國已經屈服了,敵人只有一個楚國罷了。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國家內部和外部不存在憂患。如果不是聖人,外部安寧就必定會有內部憂患。爲什麼不暫時放過楚國,使晉國對外保持警惕呢?”

3

且不說士燮的老爺爺士蒍、老爹士會有多聰明瞭,單是士燮的這幾句話就潛藏着無盡的智慧。孔子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羅貫中雲“論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這個道理。確實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沒有內憂外患啊,毛爺爺也算是聖人,利用內憂外患獲得了舉世無雙的勝利,但是最終還不是又增添了內患?這種天理循環是沒法改變的,以範文子之明,恐怕早已看到了三郤與欒書的矛盾,才說出這麼語重心長的話。

鄢陵之戰是如何發生的?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呢? 第2張

4

可是晉厲公不聽士燮之言,堅決要和楚國奮戰到底。

卻說楚共王直逼晉營,自以爲出其不意,晉軍必然慌亂,沒想到靠近敵營,晉軍卻寂然不動,於是他向太宰伯州犁請教。伯州犁是晉國上卿伯宗的兒子,伯宗被郤氏害死後,伯州犁逃到楚國,爲楚共王所用。總之意思就是說,晉兵的任何動作,都逃不出楚王的手掌心了。

5

接下來的戰鬥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楚國的戰力已經不如晉國。戰鬥從晨至暮,楚軍略微受挫,楚公子筏被晉軍俘虜。楚共王鳴金收兵,約定次日再戰。

當夜,子反派軍吏視察傷員,補充步兵與車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戰車馬匹,命令次日雞鳴時吃飯,整裝待命,投入戰鬥。苗賁皇也通告晉軍作好準備,次日再戰,並故意放鬆對楚俘的看守,讓他們逃回楚營,報告晉軍備戰情況。

6

楚共王得知晉軍已有準備後,立即召見子反討論對策,這時候戰役開始出現微妙的轉機。原來子反這個人好酒如命,和楚共王商量了半天,沒沒有結果,子反就愁啊,總不能愁死啊,咋辦呢?只能借酒消愁了。就這樣一杯一杯又一杯,直接就喝大了。

第二天開戰的時候,只有楚共王一隊楚軍出戰。楚共王見大勢已去,只好班師回國。楚共王退至瑕地時,怕子反畏罪自殺,派子重和養由基接應子反。可是子重和子反有矛盾,他私下對子反說:“先前令尹子玉兵敗自殺,你是知道的。現在戰爭的失敗是你造成的,就算主公不忍心殺你,你又有何臉面回去見主公呢?”子反聽了,羞愧難當,自縊而死。楚共王聽說後,嘆息不已,對子重也漸漸疏遠。

就這樣,鄢陵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鄢陵之戰是晉楚爭霸戰爭中繼城濮之戰、邲之戰後第三次、也是兩國最後一次主力軍隊的會戰。鄢陵之戰標誌着楚國對中原的爭奪走向頹勢。晉國雖然藉此戰重整霸業,但很快陷入內亂,其對中原諸侯的控制力也逐漸減弱。鄢陵之戰後不久,晉國在宋國沙隨大會諸侯,共謀伐鄭,隨後晉、齊、宋、魯、邾等國軍隊伐鄭,繼而伐陳、蔡。鄭子罕出兵夜襲,宋、齊、衛三國軍隊被擊敗。說實話,這時候鄭國開始漸漸強勢,到了鄭子產執政的時候,鄭國儼然又是一個強國。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