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去世時國庫還有多少銀子呢?

本文已影響1.92W人 

乾隆去世時國庫還有多少銀子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清朝在康熙、雍正與乾隆3位皇帝的治理下,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鼎盛時期康雍乾盛世,因爲康熙是帶頭的,雍正是促進發展的,而乾隆纔是收穫之人,所以很多人都會把乾隆時期的盛世歸功於乾隆,可實際上似乎並非如此。

根據一些歷史學家的研究結果來看,在康熙去世的時候,清朝國庫的庫銀有2716萬兩,而到了雍正去世的時候,清朝國庫庫銀已經增加到3453萬兩,要是說乾隆功勞最大,那麼乾隆去世的時候清朝國庫庫銀是多少呢?

乾隆去世時國庫還有多少銀子呢?

康熙去世時國庫庫銀2716萬兩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後來盛世的奠定者,要說康熙對於後來清朝發展最大的貢獻,那就是在康熙的統治下,清朝江山變得更加穩定了,幾乎沒有外敵敢於侵略清朝。

康熙從8歲開始當皇帝,一直當到69歲,在位時間61年,成爲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爲了不超過康熙,只在位60年,剩下四年是當太上皇),在61年的時間裏,康熙實現了13歲智擒鰲拜,20歲左右平定三藩之亂,後來更是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從鄭成功家族手中收復臺灣,爲大清朝的江山穩定奠定紮實基礎

在康熙的統治下,清朝逐漸步入正軌,沒有其餘國家敢於侵略清朝,大清朝算是正式穩定下來,可以好好發展生計了。不過在康熙時期,康熙皇帝主要抓的不是朝廷內部的一些問題,而是放眼於外部,所以雖然朝廷內部保持着高速發展的狀態,但是內部貪腐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

康熙四十八年戶部尚書希福納上奏,清朝政府每年全國加上地租、人丁稅、鹽稅、關稅等,總計收入是1300萬兩白銀,但是北京每年需要支出俸祿900萬兩,還有歷年正常開支,比如說當時康熙用兵於西北地區的軍費,大約每年需要200萬兩,最後也就只剩下200萬兩左右可以存入國庫成爲庫銀了。

按照這樣的增速來看,只要一直保持下去,到康熙去世的時候,有12年多,差不多清朝國庫的庫銀應該就是在2400萬兩以上,再加上一些其餘的收入,總計差不多也就是2716萬兩。

不過按照康熙執政時的真實情況來看,其實每年收入的銀兩應該要超過1300萬兩,只是因爲康熙對稅收以及朝廷內部的治理並沒有那麼重視,一生都在致力於打仗和開疆拓土,因此會出現很多省份的稅收一直交不上來的情況,比如江蘇地區在雍正執政期間進行稅收追繳,一共上繳了800多萬兩,這些都是康熙時期沒有嚴格上交的稅收,要是全部加進去,康熙時期的庫銀應該數量會更多。

雍正去世時國庫庫銀3453萬兩

雍正上位之後,與康熙採取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治理方式,康熙對待內部基本上就是仁政,因此導致很多官員膽量比較大,貪腐問題嚴重,到了雍正登基之後,他對待這些問題特別嚴格,貪腐之風逐漸改變。

再加上雍正進行了攤丁入畝以及火耗歸公的制度改革,對之前康熙朝欠下的那些稅收都進行大力追繳,朝廷上下很多官員一片哀嚎,那些想要靠着內部制度去謀取利益的官員紛紛落馬,被雍正繩之以法。

雍正是一個特別勤勞的皇帝,他可以做到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拼命工作,所以雍正在位僅僅十幾年時間,就把康熙時期沉澱的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都解決了,經過雍正的及時指正之後,清朝的發展變得更加健康起來。

不過在雍正執政期間,爲了增加國庫收入,雍正首創了捐輸制度,也就是那些地方富豪可以通過捐錢的方式獲得一個虛職官位,這樣一來朝廷的收入就會增加,但也爲乾隆時期的更加貪腐埋下伏筆。

根據資料記載來看,在雍正時期,國庫最多的時候高達6000多萬兩庫銀,就算後來因爲與準噶爾之間的戰爭問題,拿出了接近一半的庫銀用於戰爭,但是在雍正去世的時候,清朝國庫庫銀還是擁有3453萬兩之多。

乾隆去世時國庫庫銀有多少

乾隆在位總共60年時間,要是加上太上皇的四年時間,總共在位64年時間,從他剛登基的時候,就可以說是在錢罐子裏當皇帝的,乾隆有了前邊康熙與雍正的奠基,基本上就是直接收穫即可,因此乾隆很少爲國庫庫銀這個問題擔心過。

乾隆在位期間,與康熙在位時期有很多相似之處,他也開疆拓土,比如伊犁就是那個時期增加的,在乾隆的開疆拓土之下,清朝版圖最大的時候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元朝時期。

除了擴大版圖之外,在乾隆執政初期,乾隆還是做出過一些成績的,比如他看到農民生活條件太差,就主動提出免除百姓錢糧,這種做法在乾隆執政期間,先後有過四次,不得不說乾隆對百姓還是比較關心的。

乾隆時期的經濟發展達到了清朝的鼎盛情況,加上人口增長迅速,當時清朝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到了乾隆22年的時候,平定新疆用去2000多萬兩白銀,國庫庫存都還有6000多萬兩。

乾隆五十一年的時候,國庫庫銀還有7000萬兩之多,不得不說乾隆時期清朝的經濟發展情況確實十分不錯。可也就是在表面看起來繁華的情況之下,清朝早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不管是皇帝本身,還是朝廷官員之間,問題都在不斷惡化。

乾隆在不錯的環境與繁華的表面之下變得逐漸迷失自我,不僅閉關鎖國,拒絕了英國使者的合作要求,還開始大興土木工程,不斷花費巨資,更加糟糕的是,乾隆前後七次下江南,除了花費國庫庫銀之外,還加劇了地方官員的腐敗。

看似繁華的大清帝國背後,蛀蟲在不斷侵蝕,乾隆22年平定新疆只用了2000多萬兩白銀,到乾隆41年征服大小金川的時候,卻花費了7800萬兩庫銀,要知道大小金川比新疆小太多太多,爲何花費卻會遠遠超出呢?

實際上這個現象背後就隱藏着清朝當時的本質問題了,那就是貪腐問題,朝廷拿出國庫7800萬兩去用於征服大小金川,可實際上真正用於戰爭用途的估計只有不到2000萬兩,其餘的巨大財富,基本都被與之相關的官員中飽私囊了。

乾隆當時沉迷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每年的收入在不斷增加,可是每年支出已經遠遠超過收入,換言之這個時期乾隆都是在拿國庫以前的庫銀來生活了,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必然導致國庫虛空。

眼看國庫庫銀存量不足,乾隆就開始用雍正開創的捐輸來補充庫銀,捐輸次數多了,朝廷內部的很多官員都是用錢買來的,自然做事的就少,再加上處於這種環境之中,貪腐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和珅這種鉅貪之人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產出的典型。

等到乾隆85歲退位的時候,大清國庫早已虛空,別說是存銀了,估計當時國庫還欠着錢呢,正是因爲國家沒錢了,很多問題接踵而至,官逼民反,白蓮教起義不斷蔓延,爲了徵繳白蓮教起義,國庫再次支出8000多萬兩,這下是徹底玩完了。

當乾隆去世之後,嘉慶正式登基稱帝,才發現國庫裏邊啥也沒有,乾隆給嘉慶留了個寂寞,爲了能夠保證國家正常開銷,嘉慶一個衝動就把和珅給殺了,抄家之後得到幾千萬兩白銀,其餘全是古玩字畫。

對於問題百出且諾大一個清朝,靠着手裏的幾千萬兩銀子,肯定是毫無用處的,嘉慶想要改變什麼,卻因爲頻繁的問題導致沒有時間去改變,就這樣清朝國庫逐漸虛空,入不敷出成爲一種常態,後來的皇帝大多都被迫只能節儉,比如道光咸豐等人。

結語

康熙就是爲清朝後續發展奠定穩定基礎的,在康熙的治理下,清朝基本穩定下來,雍正看到朝廷內部的一些問題,登基之後不斷整治,促使清朝向着一個健康方向發展,等到乾隆登基之後,基本上就是收穫的季節,也許就是因爲收穫頗豐,導致乾隆逐漸失去憂患意識,最終把父輩留給自己的一手好牌逐漸打爛,在交給嘉慶的時候已經無力迴天了,可以說清朝後來的滅亡在乾隆手上已經基本註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