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本文已影響2.26W人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現今,在諸多的古裝劇中,白銀都被作爲一種貨幣流通,經常動不動就是百八十銀兩的“大場面”。影視劇多是爲了吸引觀衆的眼球,誇大說法,收到更好的收視效果。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然而,在現實中,卻不是這樣。

首先,中國古代的百姓,大多數都比較貧窮,很少有閒置的白銀,更別說,一下子就拿出這麼多了;

再者,白銀也不屬於流通貨幣,就算老百姓手中有白銀,店家也不會收。一是不願,二是不敢,白銀不僅難以出手,還容易惹來禍事。

儘管如此,在明、清時期,朝廷徵收賦稅卻常常以白銀爲主,這一標準給百姓帶來了許多的災難,讓本來生活就不富裕的老百姓無路可走。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2張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資源豐富,以至於,乾隆在面對外交使臣之時,就曾說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的狂妄之語。但是,中國的銀礦石卻一直處於稀缺的狀態,在中南地區幾乎絕跡,只有在內蒙古地區和西北地區稍微多一些。

然而,這些地區,多半都是在少數名族的控制之下,其餘的地方也都處在兩軍交戰之地。再加上,當時的勘探技術有限,許多深埋地下的銀礦都沒有被發現,以至於,中國早期很長一段時間,都把銀當成稀缺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銀子的地位都超過了金子。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實行黃金和銅錢共同流通的貨幣政策。

如:衆所周知的“商鞅變法”,變法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得到關注,商鞅爲了樹立朝廷的威信,便將50金作爲獎賞,只要民衆將木材搬移到北門就可以得到賞錢。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3張

在許多古書典籍中,交易中,大多數都是以銅錢爲主、黃金爲輔,作爲主要的流通貨幣。直到漢武帝時期,開始了貨幣改革。由於,當時各地受到不同諸侯的統治,使用的貨幣也大不相同,造成了銅錢樣式和重量的混亂,於是,漢武帝就決定政策引導,統一使用五銖錢。

五銖錢的使用,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各地軍閥割據,社會混亂,許多大家族都私底下偷偷鑄幣。爲了從中牟利,他們還在鑄幣的時候摻入大量劣質金屬,最終,導致這些銅錢的質量和成色都很差。

更有甚者,在鑄幣的時候,還造出了大量殘缺不全的銅幣。

每次百姓與這些大家族經濟往來的時候,大家族便會趁機將這些劣質銅幣交易出去,百姓雖然心中不願,卻也不敢出言拒絕。這些劣質銅幣交到百姓手中的時候,被當作尋常貨幣使用,百姓卻很難將他們按照普通貨幣的價值轉手出去,長此以往,百姓就被壓榨的苦不堪言。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4張

這種情況,一直到曹魏政權建立之後纔得到了一些改善。

當時,銅錢的質量差勁到可以隨手捏碎的地步,許多百姓不滿壓迫淪爲流民,統治者終於下達政令,將穀物錦帛作爲貨幣流通。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民衆生活的艱難,布匹和糧食已經成爲了百姓最後的生存倚仗。這種情況,一直到隋朝建立之前都沒能得到改善。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銅錢重新被使用,但是,此時的銅錢樣式,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私自鑄幣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控制,銅錢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保障。然而,許多百姓仍然流行用糧食和布匹作爲流通貨幣,地位甚至高於官方的貨幣銅錢。

到了唐朝時候,國家還發布了相關文書,規定:糧食、布匹和銅錢的交換比例。唐玄宗甚至規定:凡是田宅馬匹交易的,都要先用絹布、羅、綾、絲緯等進行交易,其餘市價達到一千以上的,才允許錢幣貨物兼用,可見,當時銅錢的地位並沒有得到提升。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5張

糧食布匹在交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到了宋朝,由於黃金數量實在有限,而銅幣又因爲重量問題使用起來極不方便,糧食、布匹的購買力一直高於銅錢。宋朝與外敵交戰的時候,常常將糧食、布匹作爲犒賞士兵的獎勵,在雙方來往的時候,糧食布匹就顯得尤爲重要。

銅幣在中原地區雖然使用不便,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使用。而到了番外之地,銅錢的價值就遠遠比不上實物了。少數民族很少有人願意接受銅幣,除了白銀以外,糧食布匹就成了最主要的流通物。

到了元明時期,朝廷對百姓徵收賦稅也都是以糧食爲主。

時間一久,百姓就想出許多方法偷稅避稅,甚至,一度出現了“淋尖踢斛”的絕技。從隆慶皇帝開始,朝廷顯然也是意識到這種徵稅方式存在的漏洞,因此,爲了改變原有的徵稅方法,從徵收糧食改爲徵收白銀。

當然,統治者如果不是極其昏庸,也不會隨意更改這麼重要的政策,而這一舉動也跟當時中國的處境有關。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6張

明朝時期,中國一直飽受倭寇侵擾,朝廷與周圍國家的貿易往來一度斷絕。

後來,經過戚繼光等人的努力,海上貿易之路才被打通。而此時,已經開闢了新航路的歐洲國家,在南美佔領了許多地區。南美地區盛產白銀,歐洲人便是第一個獲利者,而中國的瓷器、茶葉等貨物在歐洲廣受歡迎,歐洲人在南美挖掘出來的白銀最終落入中國人手中。

隨着白銀的大量流入,明朝政府開始改變貨幣政策,將白銀作爲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白銀雖然傳入很多,但卻基本上掌握在貴族豪強的手中,普通百姓基本沒有機會擁有。自從明朝改變政策之後,百姓就不得不將手中的糧食銅幣換成白銀以納稅。

然而,地方豪強趁機壓榨,暗中擡高銀價,如此一來,百姓始終是吃虧的一方。明朝後期農民起義頻繁,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這種不合理的賦稅政策。

古代交易真的是用銀子的嗎?一般店家都不收銀子! 第7張

清朝時期,清政府仍然沿用這種賦稅政策,由於,清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到了慈禧太后執政時期,更是大肆揮霍,白銀不足的情況日益顯著。政府手中的白銀大都來自百姓,每逢國庫空虛便加大壓榨力度,許多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流亡他鄉。

近代史上的幾次戰爭,清朝每次失敗都需要賠償大量白銀,這些賠款都是需要老百姓來承擔的,所以,就更是加大了百姓的壓力。由於,清朝時期的白銀大量外流,一度出現了“銀貴錢賤”的現象,百姓每次納稅,都要出賣大部分家產。

後來,捻軍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的爆發,儘管,它們爆發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都受到了地方百姓的支持,這實在是“民力以盡,無以爲繼”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