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本文已影響2.26W人 

你真的瞭解三國賺錢大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前言:

常言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熱武器時代,也同樣是冷兵器時代的真實寫照。無論在哪個朝代,只要打仗,便沒有不花錢的。正因如此,要論古代最燒錢的東西,那一定非戰爭莫屬。戰爭一旦打起來,消耗的不僅是金錢,也同樣會消耗大批人力與物力資源。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古代戰爭場景,一將功成萬骨枯

就以古代爲例,每逢亂世之時,各方軍閥最操心的問題之一,便是該怎麼籌集軍費。爲了填補這個缺口,諸侯們也算是各顯神通,有跑去盜墓的,也有改革貨幣體系掠奪財富的,還有以戰養戰的。

說到這,便不得不提到三國了。在古代歷史中,漢末三國無疑是一個特殊時代。魏蜀吳三國雖然混戰不休,但卻保持了一種另類的平衡。既然要作戰,自然要籌集軍費,觀察曹劉孫三家的賺錢大計,倒也算是各有千秋。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2張

魏蜀吳割據示意圖

一、曹魏怎麼賺錢?一是種地,二是挖溝

談到曹魏,其標籤之一莫過於“屯田”二字。建安初年,曹操入主兗州,得到了自己第一塊地盤。從這時起,曹操便任用棗祗、任峻等人的建議,在許都一帶屯田。

許下屯田進行的很順利,沒幾年,曹操便嚐到了好處,每年可“得谷百萬斛”。在此情形之下,曹老闆征戰呂布、袁術、劉備等人,靠的便是這自給自足。也正因如此,曹操也有勇氣和袁紹作對。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穩紮穩打,如願擊敗老大哥袁紹,從而確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3張

曹操許下屯田,每年得谷百萬斛

曹操在世時,曹魏屯田的主要參與人員是百姓,即民屯。到曹魏中後期時,屯田大業便逐漸轉爲軍屯。顧名思義,參與屯田的主體是軍士。他們戰時當兵,閒時務農,並在魏國西線、北線、東線防禦戰線上,都建立了屯田區。

這其中,鄧艾主持的淮南屯田區與隴右屯田區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當時,司馬懿已經逐漸取得朝政大權,得了前者賞識的鄧艾,將自己多年屯田經驗全部付諸實踐。因此曹魏的軍屯戰略,纔是抵禦吳蜀兩國的堅實壁壘。當然,除屯田之外,與之相輔相成的還有曹魏的挖渠事業。

所謂“成於漕運”。總的來說,曹操的鄴城營造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溝通了漳河與另外四條水系。由此可見,曹操對於“挖溝”這件事,是頗爲在意的。據不完全統計,曹魏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便高達28項之多,如“天井堰”、“芍坡”等。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4張

芍坡(安豐塘)碑

由於曹操堅持不懈的“挖溝”,北方各大水系不斷被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路交通運輸網絡。在曹操之後,精通屯田的鄧艾,也主張將通渠與屯田放在一起實行。據《三國志·鄧艾傳》記載:

鄧艾選擇挖渠的理由是:“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

獲司馬懿准許後,鄧艾的“屯田開渠”之路,收穫了極大成效:“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衆,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不難發現,當水系貫通之後,還能有效減少運輸帶來的損耗。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5張

屯田地走出的一代名將——鄧艾

正所謂“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可見曹魏屯田開渠帶來的,不僅有直接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算是“開源又節流”。

二、東吳怎麼賺錢?一靠造船,二靠輸出

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東獨特的地理環境,便決定了它將“造船業”確立爲百年發展大計。衆所周知,江東最精銳的部隊便是它的水師。這是因爲,在孫權“據長江以守江東”戰略之下,東吳只能大力發展造船業。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6張

赤壁之戰,東吳水師初露崢嶸

在江東主要戰略要地,如建業、武昌、夏口等地,都有一定規模的造船機構。當然,東吳戰船不僅在數量上領先魏蜀兩國,就連功能、規模、大小等方面,也要遠超他們。

東吳的戰船上,還有不少“黑科技”。比如“複合式船帆”,不僅能有效提高戰船的行進速度,還能靈活調整風向。根據天氣因素,它還能及時升降,以保證船隻的安全性。又比如“碇石”,就是在船隻下面繫上一塊大石頭,可以保證船隻的穩定性與停靠性。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7張

古代戰船結構示意圖

對於東吳戰船,《太平御覽》中便提到:“舟揖爲輿馬,巨海爲夷庚。”即軍士在戰船上行走,也是如履平地。說到這,或許有人會問:東吳的發達造船業,爲何會與本國經濟有關呢?

想想也不難理解:有如此條件,孫權這個精明的帝王,自然會派出船隊下海。根據萬震《南州異物志》記載:

東吳的大型戰船,其規模“長二十餘丈,高出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百人,物出萬解”,可以輕鬆運輸大批物資。

而在東吳的歷史上,江東的大型船隊先後抵達過海南、朝野、越南、日本、羅馬等。有意思的是,孫權在有生之年,還親眼見過羅馬人,恐怕曹操都沒有這個機會。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8張

羅馬勇士

基於此,江東與不少海外地區都達成了貿易往來。江浙一帶有不少精美特產,如服裝、綢緞、銅鏡以及其他絲織品,都成了最受歡迎的“出口貨”。直到現在,日本當地依舊有不少服裝店,是以“吳服”來命名或當主打產品的。

正因如此,後世還有人將孫權讚譽爲“大規模航海的倡導者”。從中國古代航海史來看,孫權的航海運動,的確爲後世帶來了不少積極影響。

除航海之外,江東經濟的另一強大支柱,便是農業。一方面,是江東地區休養生息多年,沒有太受戰爭侵襲;而另一方面,江浙一帶多是魚米之鄉,也是出了名的富饒之地。

與之相比,蜀國反倒是缺糧。所以說,東吳經濟的另一來源,其實便是靠出口糧食。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東吳境內發現了大批蜀國錢幣,而蜀國境內的吳國錢幣又少之又少。顯然,蜀國的貨幣有相當一部分流入到了東吳的市場之內。

三、蜀漢怎麼賺錢?一有蜀錦,二有鹽鐵

在魏蜀吳三國之中,蜀漢政權的日子最不好過。一是地處偏僻,經濟發展比較困難;二是連年征戰,導致窮兵黷武。可即便如此,蜀國還總是屢屢發動戰爭,甚至不惜耗費大額錢糧物資,也要進行這“燒錢之舉”。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9張

諸葛亮北伐場景,實施以攻代守計劃

劉備剛進成都之時,便很憂愁。他本來的打算是:將城中的房產土地當成軍費分發給衆將士。但是趙雲跳出來了,並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典故,勸說劉備放棄這個打算。無奈之下,劉備採取了謀士劉巴的建議。

但這個“斂財計劃”,卻是個實實在在的餿主意。《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記載:

“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爲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加節制地批量發行大面額貨幣,是會引起通貨膨脹的。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0張

“仁義無雙”劉玄德

當年董卓入洛陽,便鑄造了一種劣質小錢,通過濫發銅幣,從而賺取了大量財富。劉備此舉與董卓類似,都是靠變革幣制來剝削百姓財富。其實,孫權也這麼做過,但江東的經濟還有其他支柱。

江東有後手,蜀漢就沒有嗎?

答案是否定的。諸葛亮當政以後,深入考察了蜀地的民風民俗,這才一步步改變了蜀國的經濟模式。其中最主要的產業,是絲織業與鹽鐵業。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1張

電視劇《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而諸葛亮最重視的,便是蜀錦,他曾直言道:

“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歷史上的成都,有個好聽的花名,叫做“錦官城”。這裏面提到的“錦官”,其實頗有講究,是蜀地設立的官方工作人員,用來管理蜀國的絲織業。在當時,蜀國官營的蜀錦工人,竟高達七萬六千人。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2張

蜀地百姓多以織錦爲生

蜀中百姓大多以織錦爲生蜀國總人口,不過百萬左右,去除十餘萬參軍將士。也就是說:在所有的蜀地百姓之中,十個人中便有一個是蜀錦工人。因此左思在《三都賦》描述蜀地百姓的場景:

“技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

諸葛亮爲啥要大力發展蜀錦呢?道理很簡單,蜀錦不僅頗爲名貴,而且還不愁傾銷,是最能代表蜀漢“牌面”的貨物。爲了獲取蜀錦,東吳還專門與蜀漢開設了貿易通道。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3張

美輪美奐的蜀錦

《太平預覽》注引《丹陽記》中說:

“江東尚未有錦,而成都獨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而吳亦資於西道。”

哪怕是蜀國與曹魏沒有來往,魏國的貴族士大夫,都把蜀錦當成了彰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4張

電視劇《三國》曹丕劇照

曹丕聽說之後,還專門寫了篇《與羣臣論蜀錦書》,希望大家都能帶頭抵制這種蜀錦:

“前後每得蜀錦,殊不相比,適可訝,而鮮卑尚復不愛也。自吾所織如意虎頭連壁錦,亦有金薄。蜀薄來至洛邑,皆下惡,是爲下工之物,皆有虛名。”

但曹丕說歸說,真正聽的卻沒多少。蜀錦依舊很暢銷,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貨物,不少達官貴人也對其愛不釋手。由此可見,諸葛亮大力發展蜀國的絲織業,是在發展地區優勢。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5張

蜀錦天下聞名

而當地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鹽鐵業。蜀國多山區,也多各種礦產資源,諸葛亮設立司金中郎將,另其負責鐵礦、銅礦等金屬資源的開發,並促使了當地手工業的快速發展。

蜀國也有不少出名的鹽區。“家有鹽泉之井”,可見蜀地產鹽量頗高。爲此,諸葛亮還曾經考察過臨邛井鹽,當地“一斛水得五斗鹽”。見此情形,諸葛亮又專門設立了司鹽校尉,將鹽業收歸國有發展。鹽鐵業收歸國有,使得蜀國經濟得到明顯補充。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6張

臨邛古鎮,曾是產鹽之地

總結:

從魏蜀吳三國的經濟發展來看,曹劉孫三家的賺錢大計,很大一部分程度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如此行事,其實有利有弊。

一方面,地處偏僻的西蜀與東吳可以憑藉本地優勢暫時維持經濟;可另一方面,隨着地緣政治的弊端暴露,吳蜀兩國需要花費更多的財力物力來支持軍事行動,從而導致經濟無法迴流。

常言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賺錢的 第17張

吳蜀地緣政治有明顯侷限性

顯然,這種入不敷出的經濟模式,很容易便走向崩潰。與曹魏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相比,吳蜀兩國最終難免走上發行大面額貨幣剝削百姓的經濟手段。地緣政治帶來的侷限性,在所難免。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都賦》、《太平御覽》、《南州異物志》、《魏文帝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