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馬如何挑選?飼養戰馬有多困難?

本文已影響2.14W人 

在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統一戰爭中,除了大明朝是由南向北統一,其他的都是由北向南的。因爲南方政權缺少戰馬,在戰爭中只能用步兵對抗北方的騎兵。在戰場上,騎兵無論是機動性還靈活性,都遠勝於步兵。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高機動性,對步兵進行騷擾、強襲、斷糧道等多種戰術。所以歷代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是由擁有騎兵的北方政權完成的。

古代戰馬如何挑選?飼養戰馬有多困難?

即便是朱元璋由南向北統一,也是因爲元朝統治者下令退耕還牧,在南方到處養馬,給他提供了戰馬來源。從中也可以看出,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戰馬扮演着怎樣重要的角色。以三國爲例,曹魏憑藉一己之力,同時壓制着蜀吳兩家,正是仗着自己擁有騎兵的優勢。與普通的馬不同,戰馬因爲要上戰場,其質量自然要比其他的馬好,飼養戰馬的困難也不是一般的大。

古代戰馬如何挑選?飼養戰馬有多困難? 第2張

首先,戰馬吃的飼料有講究。和牛羊這類偶蹄目動物有多個胃不同,馬是奇蹄目動物,無法進行反芻。與牛羊對纖維50%-90%的消化率相比,馬的消化率只有40%不到。除了消化能力弱,戰馬吃的飼料還格外講究。比如黑豆和苜蓿,在荒年時,人都吃不上這麼好的糧食。這兩樣放到現在,一個是粗糧,一個是綠色食品。因爲消化能力弱,所以馬還得吃“宵夜”,所謂“馬無夜草不肥”就是這個道理。

相比於牛,馬除了速度快之外,任何一點都比不上牛。牛除了能耕地,它的負重能力也不是馬比不了的。牛的糞便可以用來肥田,但馬的糞便是酸性,不僅肥不了田,反而還要影響莊稼的生長。就肉質而言,牛肉至今仍然是人們所青睞的食物,但卻並未見過馬肉大規模上市。這是因爲,馬的肉質和口感,實在無法滿足大衆的味蕾。綜上所述,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養馬的性價比太低。

在“王安石變法”中,有一項是保馬法,就是讓老百姓替官府飼養戰馬。組建大規模騎兵是每個中原王朝的夢想,宋朝也不例外。但養馬給老百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最後不得不取消。一匹馬發脾氣起來,隨隨便便就能弄死幾個人。爲了應對這種情況在戰場上發生,騎兵部隊的馬大多是被騸了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指望騎兵部隊的馬匹能夠生育小馬、壯大規模。這就使得對戰馬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以上這些困難,都是培養戰馬、組建騎兵部隊必須克服的。在克服了這些問題後,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戰馬的服役年限。騎兵部隊的精銳與否,直接取決於戰馬的優良程度。一般來說,一匹戰馬的巔峯時期只有2年左右,好一點的3年。在巔峯時期過後的戰馬,在二線服役的時間也在3年左右,好一點的最多堅持5年。也就是說,一匹頂級戰馬,最多服役8年。

正是因爲不好養、性價比低,所以中原的百姓一般不會願意養馬,養馬還不如養牛和羊。但因爲戰馬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中原王朝又不得不想方設法獲得戰馬。沒有戰馬的政權,面對北方的騎兵,處處被動,只能在心裏罵娘。所以中原王朝對於戰馬,向來是又愛又恨:愛它能打仗、恨它不好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