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爲何安置不堪吐蕃人壓迫的党項人?

本文已影響2.6W人 

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在慶州(今甘肅慶陽)置靜邊州,安置不堪吐蕃人壓迫請求內遷的党項人,以拓跋赤辭之孫拓跋守寂爲右監門都督,並封西平公。8世紀中葉,安史之亂爆發。拓跋守寂帶兵勤王,被提升爲容州刺史,領天柱軍使。而拓跋守寂的勤王,也開了党項拓跋氏“勤王”的先河。日後,幾代拓跋氏的優秀子孫在“勤王”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向前奔,佔盡了便宜,出盡了風頭。

雖說在安史之亂中,拓跋家站穩了立場,堅定不移地跟着皇上走,表現的不錯。可是畢竟党項族是“異族”,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唐,是絕對看不得“異族”們在一塊扎堆的。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唐代宗李豫聽取郭子儀的意見,以左羽林大將軍拓跋乞梅居慶州,號爲東山党項部(慶州在六盤山以東),拓跋朝光居銀州(今陝西米脂縣,李繼遷、李自成都出生在這裏)、夏州(今陝西靖邊縣),也就是今天的鄂爾多斯大草原東南。由於這裏曾經是南北朝時期赫連勃勃大夏國的故地,又緊靠騰格里大沙漠,所以號爲平夏党項部。背井離鄉的党項人從高山走到平原,從邊疆走到內地,從青海走到四川,從四川走到甘肅,又從甘肅走到陝西。終於,黃河母親接納了他們,一場改變了党項人命運的百年大遷徙,在陝西北部畫上了句號。

唐玄宗爲何安置不堪吐蕃人壓迫的党項人?

時間到了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農民起義軍攻陷京師長安,唐僖宗出逃成都,走上了唐玄宗的道路。僖宗走了,路上碰到一個曾經怎麼也看不上眼的人——鳳翔節度使鄭畋。當時大唐自僖宗以下全都患上了“恐黃症”,可是鄭畋卻不是這麼想的。他想的做多的是怎樣收復李氏的江山。鄭畋同志還是大唐的好同志的,雖然唐僖宗走了,但是卻留給了他“東捍賊鋒,西撫諸蕃,糾合臨道,勉建大勳”的“便宜之計”。憑着這個,鄭畋也就成了長安西北唐軍反抗大齊政權的核心人物。而當鄭畋傳檄三軍,起兵勤王的時候,一個蟄居西北的民族終於等來了屬於自己的機會,也開始了一個王朝長達350年的風雨征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