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當上了皇帝,爲什麼還跑到異國苟且偷生?

本文已影響2.4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趙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京都所在的地方就是最安穩的城市。而皇帝所在的宮中,又是比京都還要再安全幾分的地方,畢竟皇帝的人身安全,可以說是除了國家安全之外,最大的安全問題了。可是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叫趙佶的皇帝,放棄了皇帝的位置,跑到別的國家去偷生。是什麼原因會讓他離開這麼安全的環境去選擇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呢?今天,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曾是浪子,現爲君王

趙佶還小的時候跑,他不像別的宗室王親一樣學習儒家經典和史籍。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相反,他對丹青,騎馬,養家禽,弄花草等一些風雅之事頗爲喜愛。要說他最擅長的,不是兵法,不是政治,而是繪畫。據說,他的繪畫水平非常高,放到現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繪畫大家。趙佶的母親端謹莊重,但他沒有從他母親身上繼承到這一點,他的性格反而是輕佻又放浪。

趙佶當上了皇帝,爲什麼還跑到異國苟且偷生?

雖然趙佶生性放浪,在人們的心裏,覺得他不適合承擔皇帝這一重任。但是有一個人非常喜歡他,這個人就是太后。太后覺得趙佶非常孝順,而且還聰明伶俐。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趙佶每日都去向太后請安,經常陪着太后聊天,逗太后開心,也確實是一個孝子。所以,就算有人反對讓趙佶繼承皇位,太后也硬是把趙佶推上了皇位。剛開始的時候,趙佶也很迷茫,面對這麼龐大的國家,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在太后的建議下,他一改往日的輕佻浮浪的作風,主動退還百姓懷王送給他的玉器等禮物,商儉戒奢,虛心納諫。

被迫禪位,只得於異邦中偷生

趙佶當上了皇帝,爲什麼還跑到異國苟且偷生? 第2張

在趙佶的努力下,國家也算是運營了起來。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無法割捨的愛好。趙佶也不例外。他喜愛文雅藝術,崇尚道教。這本是他的個人愛好,也不妨礙別人。但他偏偏是一個皇帝,皇帝喜歡什麼,就會流行什麼。爲了討好皇帝,很多人也是費盡心思地去迎合皇帝。蔡京就是這些人的一個代表。蔡京裝作很能理解趙佶“太平無事多歡樂”的人生態度的樣子,從而在趙佶旁邊獻盡讒言,迷惑趙佶。趙佶的愛好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中,能夠理解的人本就不多,面對蔡京的出現,他以爲他遇到了知己。於是,他事事都和蔡京商量,聽從他的建議。在蔡京的讒言中,趙佶漸漸忘記了自己本來的身份,只顧着享受自己的快樂,而國力很快就匱乏了。

這樣的狀況很快便引來了羣衆的不滿。但是趙佶沒有在意。直到宣和七年,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金兵打的很快,短短兩個月,就打到了太原城。這個時候的趙佶才恍然醒悟,從他自己的世界中走了出來。但是很明顯,爲時已晚了。他在位的這些年裏,沒有過多的關注軍事和政治的發展,而缺少人心的他,也無力再號召他人爲自己而戰。就是在這樣危難環境下,他只好禪位於趙恆。

退位之後的趙佶想要一心沉於道教之中,但是事與願違。昔日的寵臣希望他能夠接手一些國家的事物,爲剛剛即位的劉恆分擔壓力。趙佶於心不忍,便吞吞吐吐地答應了。可這一行爲,又引來了趙恆的不滿和懷疑。最終,無奈的他只好跑到異國安身。雖然他被金國抓走了,但是在道教的連接下,金國的統治者對他很尊敬,所以他的日子也不算差。

是他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趙佶當上了皇帝,爲什麼還跑到異國苟且偷生? 第3張

儘管他在金國的日子過的不算差,但是終究是異國他鄉,行爲處處受限。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落了這個下場呢?我認爲,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生不逢時。爲什麼這麼說呢?趙佶出生在漢朝,卻有了魏晉南北朝時文人的思想。試想一下,如果一生喜愛道教和喜歡放任性情的趙佶生在了魏晉時期,那以他的繪畫水平,完全可以在文人之間佔有一席地位。得一二知己,一生輕鬆自在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在魏晉那個時期,像趙佶這樣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可惜的是,他生在了漢朝,還出生在了王宗貴族中。可謂是生不逢時,無能爲力。

第二,小人當朝。蔡京這樣的人在當時不是個例。不管怎樣,當時的劉據還是一個很年輕的皇帝,很容易受到小人的欺騙。而事實上,他確實是被小人的讒言矇蔽了雙眼。這一點,身爲皇帝,無法判斷忠奸,是他的錯誤。而不爲國效力,誘騙皇帝,是小人的錯誤。兩者相比,小人更爲可恨。

總之,趙佶沒有管理好國家,確實有錯。但是,綜合來看,這是他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