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本文已影響1.02W人 

昨日到七子山掃墓,路過九龍塢,順便向周圍村民打聽錢元璙墓,得到了錢王墳的確址。其實去年清明去掃墓,我就注意到九龍塢這個地名了,也知道大概錢王墳就在爺爺的墓地附近。前階段連續看了兩遍《吳郡西山訪古記》,更是想實地去看看的,留待掃墓時。

之前以爲九龍塢的錢元璙墓就在七子山公墓九龍塢墓區,即下圖所在,但與村民交流後得知,此墓區爲借用九龍塢之名,而錢王墳確址就在七子山公墓二工區(現也歸屬於七子山公墓九龍塢墓區)。

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九龍塢

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第2張

墓不在此九龍塢墓區內,而應繼續往西走,在二工區內

五代吳越國廣陵郡王錢元璙,是蘇州歷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他與其子錢文奉治理蘇州60餘年功績卓著,“儉約鎮靖,郡政循理”,使蘇州偏安一方免於兵火之災。百姓安居樂業,生產極爲發展,文化繁榮發達,爲蘇州地區成爲我國經濟和文化最爲先進的地區之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錢氏治吳時還營造南園、東圃、金谷 園等多處名園第宅,在蘇州園林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一頁。據考,滄浪亭、虎丘塔也爲錢元璙父子治理蘇州時所建成,或後人在其基礎上所建。北宋時的蘇州,其繁 盛超過已往任何朝代,有“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之譽,與錢氏政權治理有方打下的基礎分不開。

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第3張

錢元璙像

錢元璙(887—942),字德輝,初名傳璙,鏐第六子(《吳郡志》作第四子)。儀狀瑰傑,風神俊邁。起家沂王府諮議參軍、宣武節度判官、累遷散騎常侍。 改馬軍廳事指揮使。武勇都之變,徐綰召淮南兵入寇,顧全武謂“楊公,大丈夫!今以[ ]浩,必憫我。羣公子誰可行者?”武肅王乃遣傳璙微服爲全武僕,詣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見吳王。爲行密指陳逆順之理,吳王爲之動容。遂以女妻之即日召田君 回軍。未幾,逆婦歸錢塘。累徵縉雲、睦州,皆陷陣有功,授邵州刺使。復徵湖州高澧及攻東州,授睦州刺使。尋,遷蘇州。累敕授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蘇常潤 等州團練使、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穆王立,更初名。諸兄弟易“傳”爲“元”,而傳璙亦以元潦名。璙在蘇州三十年,性簡約而恭靖,便弓馬。文穆王時, 以王兄尤加禮遇。進檢校太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作金谷園以娛老。又建煙雨樓於正滮湖之上。久之,晉敕封廣陵郡王,不及受命而薨;天福七年三月也。年 五十六,諡宣義。(《十國春秋》)

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第4張

錢元璙墓現狀1

錢元璙墓現狀 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的墓爲何如此悽慘 第5張

錢元璙墓現狀2

同是吳越國王錢鏐之子,爲何蘇州廣陵郡王錢元璙墓如此悽慘?而杭州的錢元瓘修復與保存的沈浩。請看博友蓑笠翁的博文吳越國文穆王錢元瓘墓。當年李根源有言“紹興名將,以韓嶽爲最。一葬西湖,一葬靈巖,蘇杭山水爲之增色。”看看韓世忠墓祠的現狀,與西湖邊岳飛墓及嶽王廟的現狀,蘇州文化文物旅遊部門不知是如何感想?

言歸正傳,1983年4月至10月,蘇州市政協組織部分成員對蘇州近郊的古今名人冢墓進行踏勘調查,其結果不容樂觀。來自七子山九龍塢的報告說,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墓地變化亦劇,墓穴確址已難辨認,近處水塘內有石獅露出,土中倒臥有殘破的石翁仲,可能是錢氏之物。(《蘇州文史資料》)

錢元璙墓在清中期的時候尚十分的完好,因爲乾隆三十四年的進士潘奕雋(1470— 1830)曾爲此墓寫過《重修吳越廣陵郡王墓記》,以史家之平靜,描述了錢元璙的一生。《記》雲:“吳越錢氏既定十三州之地,分令諸子守疆土,以第六子元 璙嘗解姑蘇之厄,征戰有功,令守蘇州。同光三年,詔升蘇州爲中吳軍,授元璙爲節度使,鎮撫之。天福七年封廣陵郡王。錢元璙父子治蘇六十餘年,祠墓均在吳郡 橫山,一名薦福山。”

“於潛龍塢得錢王元璙墓,……碑題‘吳越廣陵郡王墓’,側鐫文曰:‘王姓錢,諱元璙, 武肅王第六子,爲中吳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封廣陵郡王,後晉天福七年三月薨,年五十六,賜諡宣義。夫人楊氏附焉。江蘇巡撫章煦、布政使 慶保、按察使福昂、蘇州府知府五泰、吳縣知縣孫仲良,及其後裔禮部侍郎錢樾、安徽巡撫錢楷、侯銓布政司經歷錢泳重建。時嘉慶十六年也。’”(《吳郡西山訪古記》)

“自乾寧三年(公元896年)錢鏐據有兩浙,至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錢俶納土,其間七八十年過去了。而從錢俶納土到現在元豐七年(公元1084),又一百另七年了。在這百年之間,井邑之富,過於唐世。……冠蓋之多,人物之盛,爲東南冠。實太平盛事也。”(《《吳郡圖經續記》》)

錢鏐一生妻妾八人,生有三十個兒子。誰來接班?以戰功而論,錢元璙和錢元瓘不相上下,兩 人分別出任鎮海、鎮東節度副使,分守蘇州、湖州,地位相當。兩人同年出生,同歲結婚。細細考評,錢元璙還略佔優勢,元璙有五個兒子,但元瓘沒有;元璙是正 室夫人所生,元瓘是侍妾所出;元璙是哥,元瓘是弟。

但錢鏐選擇了元瓘接班。雖然史家認爲錢元瓘在狼山江之戰中,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但 錢鏐也許更看中他能理解和接受“子孫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變而改國之大政”的政治路線。錢鏐還是很成功的。錢元璙尊重老爸的選擇,在蘇州一住就是三 十年,做他的蘇州刺史。除了經略蘇州地方建設外,他“頗以園池草木爲意,建南園、東圃及諸別第”(《吳郡圖經續記》),蘇州園林史應該爲他留一筆。同光二 年(公元924年),錢鏐將蘇州升格爲中吳軍時,順手又將原屬蘇州的嘉興縣升格爲開元府,兼領華亭、海鹽兩縣。這也是防止元璙的權力過大。元瓘接位後,立 即罷開元府,將嘉興、華亭、海鹽依然劃歸中吳軍管轄,顯然是安撫一下錢元璙,有兄弟之間共享富貴的意思。當錢元瓘大位坐穩後,又毫不客氣地將嘉興、華亭、 海鹽三縣劃出,另置秀州。所以,嘉興與蘇州的離離合合,有這樣的政治背景在。錢元璙在《資治通鑑》上的記錄不多,寫的都是他頭銜的變化。他的頭銜很長,有 四十多字,爲“蘇州刺史、中吳建武軍節度、蘇常潤三州團練使、加檢校太師、守太傅、同平章事、侍中、中書舍人彭城郡王”。其中真正管事的,就是蘇州刺史、 中吳軍節度。其他的都是虛銜,既無法去上任,也沒有稅收,因爲建武遠在福建,常州、潤州、徐州也不是吳越國的地盤。但中央政府承認錢元璙對這些地方有管轄權,如此而已。

錢元璙墓自五代建成後,一直受到歷代地方政府和當地民衆保護,現爲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根源先生在1926年看到的墓前石碑,是清嘉慶十六年 (1811年)重修。可惜“文革”期間墓碑、翁仲、石獸、牌坊等物被毀,現僅殘存該墓的封土部分,周圍已改爲駐蘇某部隊靶場,但墓區附近近期還能發現殘破 的石翁仲、石獅、石虎、青石塊等。

從政府對對錢怡委員的政協提案“保護修復五代吳越國廣陵郡王錢元璙墓的建議”的回覆中可以看到此墓的現狀的來由及以後將會採取的措施。

對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63號提案的答覆

錢怡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保護修復五代吳越國廣陵郡王錢元璙墓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錢元璙墓位於我區木瀆鎮七子山九龍塢,於1960年被公佈爲市級文保單位,現處於駐蘇某坦克部隊訓練靶場中心區域。多年來,市、區兩級文物保護部 門多次赴現場踏勘,並與駐蘇某坦克部隊協商錢元璙墓的保護維修工作,但鑑於部隊坦克訓練靶場設置的有關規定,在彈道區域內,不允許有隨意高出地面的構築物,在靶場區域內恢復錢元璙墓舊址,將影響靶場使用。若將靶場遷移,一方面新靶場選址在面積、地形、位置、周邊環境等方面要求較高,另一方面需部隊上級主 管部門審批,操作難度也很大。

目前,經與駐蘇某坦克部隊多次協商,已初步形成兩套方案,待確定後,報部隊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方案一:在錢元璙墓址處立一塊略高於地面30釐米的 斜臥式碑,以示該墓的位置及保護標識;方案二:將錢元璙墓地表以上部分移建到靶場某一週邊區域,並在移建前做好勘察測繪工作,標清原墓址與新建墓址間的地 理位置關係,並做好檔案記錄。

下階段,我區將繼續積極與駐蘇某坦克部隊溝通協商,在取得一致意見後,儘快實施錢元璙墓的保護工作。同時,在選址定點、方案設計等過程中,我們也將主動徵詢您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實施好錢元璙墓的保護工作。

最後,十分感謝您對我區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此復。

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其中“在彈道區域內,不允許有隨意高出地面的構築物”可能也解釋了“爲何找不到文保碑等標誌物”。

網上另有一份05年的此墓整修方案,一併貼出來,大家可以看看。

廣陵郡王錢元璙墓的修復方案

發表日期 2005-12-12 21:02:00

一、基本概況

錢元璙墓是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木瀆鎮七子山九龍塢內,這裏原是錢氏家族墓地,其妻楊氏、子文奉也葬於此,墓地原有石刻翁仲、石獸、碑.碣等物,現均 已不存。錢元璙,初名傳燎,字德輝。是吳越武王錢繆第六個兒子。五代時,各割據勢力紛紛爭雄,吳越錢氏割十三洲之地自稱爲王,定都杭州,授錢元璙爲中吳軍 節度使,鎮守蘇州,後由其子文奉接任。他們父子統治蘇州六十餘年,《吳越備史》稱其政治:“儉約鎮靜,郡政循理’’。錢元璙卒於後晉天福七年(942年) 終年五十六歲。

二、現狀勘察

墓坐南面北,依山坡而建,佔地約6000平方米,封土高6米。墓地範圍內某單位建的訓練和控制室,已將訓練和 控制室向東南移建約300米處的七子山山腳下,原訓練和控制室全部拆除,其建築垃圾堆在墓地上,十分零亂,已看不出墓的本來面目了,只能大體上看出墓地的 輪廓。墓地周圍大面積的山坡地已全部被挖平,將闢爲單位的訓練場。而該墓所處位置是訓練場的中心部位。

三、整修方案

1、本工程爲古墓葬地面部分的局部修復工程。針對墓地現狀及訓練場的實際情況,擬定本次工程主要修復項目內容爲:清除垃圾,重堆封土,復原羅城、望柱、祭臺、墓碑,重立文物保護單位標誌說明牌等。由於受經費所限,暫不恢復墓道及翁仲、石獸等。

2、 該墓是一處五代古墓葬,但目前保存較爲完整的同時代墓的實例已很難找到,即便是現在浙江臨安的吳越武肅王錢繆墓,也是今人重修,已無參考價值。因此,本次 墓地總體平面形制的設計,只能參照本地區較接近於五代保存基本完整的宋元古墓葬的形制;而對望柱等石構件的複製,也只能以現存五代建築中的石構件作爲依 據。

3、本工程暴露部分均採用石灰岩(青石)。粘結材料可用水泥沙漿,但表面不允許外露。

4、整修後的墓地爲面闊50米、進深60米,佔地3000平方米(包括綠化用地)。從前往後依次設置文保單位標誌說明牌、祭臺、墓碑、望柱、羅城、環形墓道、墓冢封土(見圖紙)。

5、工程主要項目內容及施工要求

①清理現場垃圾,其較大體積的建築垃圾必須外運,不得就地或就近掩埋。整平墓地,其範圍不小於50 X 60米。

②堆置墓冢封土。以整平後墓地中心向南後移5米處爲圓心,堆置一個直徑爲40米饅首狀封土堆。封土高度,按照該墓的形制至少爲5米以上,但兼顧到邊上單位訓練場的實際需要,其高度降低至1.2米。爲節省工程造價,允許用原地非大塊建築垃圾堆置,但其表面必須覆蓋10釐米厚新土層。

③留置墓道。沿墓冢封土外一週,留出1.7米寬作爲自然墓道。不作任何構築,但要保證平整。

④新築羅城。(砌實體牆18立方米,毛石砼基礎37立方米,青石貼面147平方米,羅城青石屋脊頭蓋頂123米)。

沿墓道外一週新築羅城,總長度123米(己扣除望柱間距離),通高0.85米(其中屋脊頭蓋項高爲0.25米),厚0.30米(磚體牆厚0.24米)。爲節省資金,羅城採用內砌實體磚牆,裏外雙面貼面的形式。貼面材料用0.6 X 0.3 x 0.03青石板材。基礎爲毛石砼,深0.5米,寬0.6米。開挖地槽後,要夯實後再構建基礎(詳見圖紙)。

⑤ 制安青石墓碑一塊及拜臺。墓碑一塊(連碑座),通高1.50米,其中碑高1.20米,寬0.60米,厚0.16米。碑座高0.30米,橫截面呈梯形狀,底 寬0.80米,厚0.36米。碑上陰刻篆書“廣陵郡王錢元璙墓”,祭臺長1.10米,總高0.38米,寬0.45米。墓碑立於兩望柱正中前方3米處,祭臺 置於碑前1.5米處。

⑥制安文物保護單位標誌說明牌。該說明牌原設置在墓地前方,但經過開山取土,現已遺失。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每一處文保 單位都應設立保護標誌牌,因此必須重新制安。該標誌牌做成橫坐碑形式,石質用花崗石,正面刻保護標誌內容,反面刻文保單位說明文。標誌說明牌安裝於祭臺左前方4米處,面北。

預計總的造價爲14萬人民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