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澶淵之戰簡介

本文已影響2.08W人 

澶淵之戰,也叫澶州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結束了唐朝以來百餘年來的動亂局面。宋方向遼提供助軍銀帛達成協議,從此雙方結束軍事對峙狀態,使宋遼之間維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澶淵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澶淵之戰簡介

遼統和十七年(宋鹹平二年,999 年),遼軍南下,於瀛州俘宋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勝宋軍於淤口、益津。二十一年,南京統軍使蕭撻凜攻入望都,俘宋副部署、殿前都虞侯、雲州觀察使王繼忠。二十二年九月,聖宗、太后蕭綽親率大軍南下,攻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州, 下德清,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動。在宰相寇凖的主持下,宋真宗親征,雙方隔河對陣。遼主將蕭撻凜出營,誤觸宋軍伏弩,重傷致死,遼軍士氣受挫。王繼忠乘間調停,主南北議和,他致書宋真宗,通報遼方有息民止戈之意。宋真宗也復書願息戰以安民。於是,議和使者頻繁往來。遼要求收回後晉所割關南之地,宋則取寸土不讓而不惜金帛的方針,使得澶淵之戰落下帷幕。

澶淵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澶淵之戰簡介 第2張

戰役背景

宋朝滅亡北漢後接連兩次伐遼失敗,對宋君臣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宋朝統治集團中的一部分人產生了嚴重的恐遼情緒,從此談遼色變,再也不敢輕言收復幽雲十六州。宋軍精銳在兩戰中損失殆盡,被迫由進攻轉爲防禦。爲此,在河北沿邊的平原上,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東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塘泊,築堤儲水,並設置堡寨,往來巡警,以防遼國騎兵奔衝。對於遼軍的入侵,實行消極防禦,“但令堅壁清野,不許出兵,繼不得已出兵,只許披城佈陣,又臨陣不許相殺”。結果束縛了宋軍手腳,置宋軍於被動挨打境地。而遼軍開始佔據優勢和主動地位,不斷向宋發起進攻。

澶淵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澶淵之戰簡介 第3張

雍熙三年(986年)十一月,遼軍乘勝南下。耶律休哥率軍在望都(今屬河北)擊敗宋軍,進屯滹沱河(自五臺山流經真定,向北流入巨馬河)北。遼軍數萬渡河進攻瀛州(今河北河間),與宋軍劉廷讓部在君子館(今河間北)展開激戰,宋軍大敗,死傷數萬。雍熙四年(987年)正月,遼軍乘勝攻克深(今河北深縣)、祁州(今河北安國),縱兵大肆搶掠。端拱元年(988年)遼軍又大舉南下,攻佔了宋涿州、祁州、新樂(今河北新樂)等地。鹹平二年(999年)以後,遼繼續派兵深入宋霸、雄、貝、冀、邢、洺、深、濱、博、濮、青、淄、齊、濰及天雄、乾寧等十多個州軍,擄掠人畜財物,屠殺無辜百姓,損壞房屋莊稼,給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造成巨大的災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