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春秋戰國時期魚差點被吃絕種?

本文已影響2.76W人 

中國人吃魚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詩經》“飲御諸友,炰鱉膾鯉”,說的是在周宣王時代的事情,周人軍隊大勝獫狁,主將尹吉甫宴請功臣友人,其中就有炰鱉和膾鯉。炰鱉就是紅燒甲魚,膾鯉就是生鯉魚片。如此可見,中國人至少在西周之時,就已開始吃生魚片了。

《禮記》中有“膾,春用蔥,秋用芥”,什麼意思呢?這是周人吃魚片的方式,跟今人的生魚片吃法區別不大,也是用蔥、芥之醬用以調味。

揭祕:春秋戰國時期魚差點被吃絕種?

《周禮》“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周人飲食的高等級食物,主要就是這六畜、六獸、六禽。六畜是豬、牛、羊、馬、雞、狗;六獸是麋、鹿、熊、麕、野豕、兔。六禽是雁﹑鶉﹑鷃﹑雉﹑鳩﹑鴿。那麼,魚類顯然並未列入周人的高等級食物序列中。

可是,然而這並不影響人們對魚類飲食的喜歡。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有不少喜歡吃魚的,比如吳王僚就是個酷愛吃魚的君主,公子光還就藉此機會,請吳王僚吃全魚宴,請刺客專諸將利刃藏在魚腹中,刺殺吳王僚成功,公子光因此成爲吳國君主。能將利刃隱藏而不被發現,這魚的吃法,極可能是未盡切割。也就是說,周人吃魚,還有整魚蒸煮的方法。

楚國《大招》裏有“煎鱝月臃雀”,“煎鰿”就是煎煮鯽魚,可見在楚國宮室之中,魚肉也是王宮貴族們的熱愛。春秋戰國這種自國君以下的對吃魚的愛好,也便影響到民間,就連崇尚禮樂的魯國人孔子,也對吃魚熱愛非常,認爲魚肉是好東西,甚至還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爲孔鯉,孔子可能也喜歡吃“膾鯉”。

揭祕:春秋戰國時期魚差點被吃絕種? 第2張

古人說“言陂澤養魚,一歲收得千石魚賣也”,說的是古人依靠養魚致富的故事,有市場就有生產,道理自古已然,民間甚至不惜大量捕殺魚類,不分季節,一年四季,皆爲人們提供魚肉買賣,這直接導致孟子對此非常不滿,在樑國的時候就對樑國國君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明顯樑國老百姓愛吃魚肉吃得有點過了,都快把樑國魚類吃絕種了。

孟子也是喜歡吃魚肉的,他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此看來,孟子勸諫梁惠王的言辭,亦是從自身喜好作爲出發點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