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小說《飛龍全傳》?主要人物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9W人 

《飛龍全傳》是清代吳璿根據舊本《飛龍傳》增補改編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共六十回。飛龍:借指皇帝,喻其居高位而臨天下,如飛龍在天。《周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主要講述了趙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與好漢結交,最終建立大宋的故事。全書敘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間講史平話的粗豪氣息,也溶進了改編者語言雅馴、清雋的風格。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人物

趙匡胤,字元朗,北宋開國皇帝。《宋史》有紀。書中主要寫他發跡和立國故事。小說前半部寫他爲父報仇,大鬧御勾欄,冒充皇帝飲酒作樂,爲避禍而潛逃在外的種種經歷。這時的趙匡胤生性豪俠,喜打不平,天不怕,地不怕,連當朝皇帝也不放在眼裏。他敢於戲坐龍椅,又敢大鬧御勾欄,以致兩次成了朝廷的“欽犯”。逃亡中,他先後結交了柴榮、鄭恩,結爲兄弟。所到之處,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曾三次痛打惡霸韓通,爲地方除掉董達,宋金清等惡霸,昆明山上救了張桂英的性命,步行千里護送趙京娘回鄉。趙匡胤的這種不畏強暴、見義勇爲的豪俠性格,已不同於歷史人物趙匡胤,在這一形象上寄託了普通人民憎恨邪惡,渴求正義的願望。小說後半部寫趙匡胤投奔郭威、柴榮後,爲柴榮所倚重,跟隨柴榮攻北漢,徵南唐。他英勇、機智、果決,屢立功勳,最後升任殿前都檢點之職。柴榮死後,在趙普、趙匡義等的擁戴下,於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廢掉後周恭帝,自立爲帝,是爲宋太祖。小說是把趙匡胤作爲真龍天子來描寫的。書中寫他處處有神靈護佑,遇合災祥悉屬天意,又能入地府。因此,書中的這一人物形象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如何賞析小說《飛龍全傳》?主要人物有哪些?

柴榮,字君貴,後周皇帝,即周世宗,《五代史》有紀。小說中所寫與史書所載多有出入。書中寫他本以販傘爲業,在一次往關西販傘途中,結識趙匡胤、鄭恩,結爲兄弟。後因久病不愈,被鄭恩將傘賤價處理,並吃得分文不剩,本利皆空。不得已,他只好沿途行乞,去投靠其姑父後漢禪州總兵郭威,成爲郭威心腹。郭威自立爲帝后,因無子,把柴榮認爲己子,立爲太子。郭威死後,他繼位爲帝。柴榮能容納人材,在治國用兵上都頗有建樹。但晚年耽於女色,荒廢朝政,不聽勸諫。趙匡胤等燒宮樓、殺女色,他驚懼患病而死。小說對柴榮性格的描寫前後矛盾,未發跡時是個計較得失,胸無大志的庸人,後來卻變成一個叱吒風雲、英明蓋世的“聖主”,最後又稱爲一個昏君。其發展變化,缺少依據。

鄭恩,字子明,是該書中寫得個性較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賣油出身,有勇力,性情直率粗魯。與趙匡胤、柴榮在關西路上相遇,結爲兄弟。後受趙匡胤之囑,護送柴榮往關西賣傘。柴榮患病,他疏於照料,又好吃貪杯,被店小二攛掇,將柴榮的本利花費罄盡,柴榮一怒之下將其斥走。與趙匡胤重聚後,又同投柴榮。此時柴榮已任後周監軍之職,他憑藉勇力,屢建戰功,封爲汝南王。娶妻陶三春,亦有勇力。

陶三春,陶家莊員外陶尚仁之女,生得相貌醜陋,身粗力大,愛好武藝,害讀兵書,十八般武器件件皆能,跑馬射箭只當玩耍;她性情粗豪潑辣,心高氣傲,連兄長也懼她幾分,人送綽號“母大蟲”。鄭恩因迷路走進她家瓜園,爲解渴偷吃了瓜,打了園公,被三春痛打一頓,捆了起來。趙匡胤親自上門求情,見三春不僅精通武藝,且識見高深,是一女中豪傑,便爲鄭恩作媒。三春提出必得鄭恩三年之內取得王位,方能娶她。後鄭恩被封汝南王,迎娶三春。世宗柴榮愛惜她的勇武才華,封她爲毅勇正德夫人,欽賜武狀元之職。太后也喜歡三春禮度從容、言詞剛決,加封她六宮都檢點之職,負責糾察宮闈。書中介紹後來趙太祖三下南唐,於壽州被困,陶三春掛印爲帥,領兵下江南解圍救駕。在雙鎖山收了劉金定,二龍山活捉元帥宋繼秩、刀劈泗水王楚豹,立下許多功勞。戲曲《三打陶三春》《打瓜園》《打桃園》。皆以三春故事爲題材。

如何賞析小說《飛龍全傳》?主要人物有哪些? 第2張

賞析

主題思想

《飛龍全傳》中有天命論觀點,如每逢趙匡胤遭遇厄難,就有道士苗光義召喚英雄前來救駕。又安排柴榮是天界蒼龍下凡,鄭恩是黑虎星轉世等等。但自於小說集中筆墨塑造幾個正面人物,又廣泛地吸收了前人雜劇、小說和民間說唱中關於趙匡胤的故事描寫,因而獲得較大成功。

小說中雖夾雜有君權神授的東西,然而,第一回中羅彥威說道:“常言說得好,道是‘皇帝輪流轉,今年到我家’。自從盤古到今,何曾見這皇帝是一家做的?’’張光遠接口道:“真是定不得的。即如當今朝代去世的皇帝,他是養馬的火頭軍出身,怎麼後來立了許多事業,建了許多功績,一朝發跡,便做起皇帝來。又道:‘寒門產貴子,白戶出公卿’”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大膽非議封建統治階級爲愚弄百姓所宣揚的君權神授,表明他思想中的複雜性。

《飛龍全傳》還時時提醒讀者:知“天命”的並不是天子自身,而是要依靠像苗訓這樣全智全能的平民百姓,天子必須對之言聽計從,方纔能夠獲得成功。小說還借杜太后聞即位,揪然不樂所說的話,道出了一個真理:“吾聞爲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治得其道,則此位尊;苟或失馭,求爲匹夫不可得,此吾所以憂耳!”這無異於給皇帝們一個警告:“撫我則後,虐我則仇”像趙匡胤這樣的人,只要得到人民歡迎,就能做成皇帝,反之,即使高踞帝位,一旦奢志虐民,縱慾害民,就會求爲匹夫而不可得!由此看來,對於“天命”觀的多重性,必須做具體的分析。它既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痹人民的精神工具,也是儒家藉以宣揚仰體“天意”的手段。在通俗小說中所表現的“天命”觀,則往往包含了人民對皇帝的要求和警告,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類似“愚君政策”的東西,是人民共同心理的產物。總之,小說史上對於皇帝的態度,是一個複雜現象,那是不宜以只用一兩個簡單模式的方法去解決的。

藝術特色

《飛龍全傳》一定程度上效法了《三國演義》,較好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矛盾。作爲歷史演義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歷史依據。然而,作者自知,要使讀者“驚奇拍案,目不暇接”,非經一番精心構思,作一些藝術虛構不可。

如何賞析小說《飛龍全傳》?主要人物有哪些? 第3張

例如,書中極力鋪寫的趙匡胤在大名府一打韓通,在平陽鎮二打韓通,又在百鈴關三打韓通,就是作者以濃墨重彩,大肆渲染民間傳說的結果,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這是《飛龍全傳》中表現趙匡胤扶危濟困、扶弱鋤強精神的中心情節。稽之史籍,“周世宗死,恭帝幼衝,軍政多決於韓通,太祖與通並掌軍政。`通愚惶,將士皆怨之;太祖英武,有度量,智略多,屢立戰功,’故皆愛服歸心焉。”小說據此虛構出三打韓通之事,頗具深意,大名府一打韓通,`是因爲他肆意凌辱妓院中的弱女子,平陽鎮二打韓通,是因爲他強佔民宅,科斂百姓,百鈴關三打韓通,則是因爲他依持官勢,不改初心。三打地點不同,情由不同,目標都是爲了鋤強扶弱,進惡攜良。

此外,趙匡胤還先後剪除了九曲十八灣、桃花山等處的強人,消滅了古廟的蛇妖,客店中的玉石琵琶、粉面狐狸精,爲民除了大害。對太行山上“抹谷”攏民的大王,則義正辭嚴勸其改邪歸正,他說:“雖系綠林聚義,山澤生涯,然須保善鋤強,不愧英雄本色。這抹谷營生,斷然莫做,替天行道,·乃是良謀。”山寨遂“將平日號令改換一新,凡過往客商,秋毫無犯,賢良方正,資助盤纏;若遇污吏貪官,土豪勢惡,劫上山去,盡行誅戮”,“四下居民,盡皆感德,安居樂業,稱頌不休”。這種精神正與《水滸》一脈相承。那千里送京孃的感人故事,更表規了趙匡撒“救人須救徹”的豪俠心腸。當京娘感激之餘,欲以身相許時,趙匡胤正色道:”是俺膠柱鼓瑟,本爲義氣所激,故此千里相送。今日若有私情,與那兩個強人何異?把從前一片真情,化爲假意,豈不惹天下的豪傑恥笑!”縱有無賴秉性,而臨義不苟,實在難能可貴。

五代後期局面混亂,事件紛繁,但是,經過作者的巧妙佈置,線索清晰,不僅有條不紊地反映這一階段的歷史風貌,而且通過藝術加工,生動地描述出許多有趣的場面,描寫一些獨特的人物形象。例如,第四十回陶三春打鄭子明。作者筆下的陶家莊陶員外的女兒陶三春,一反“從來的小姐都生得如花似玉,性格溫柔,繡錦心,甲子遠近。即或容顏不能美麗,而舉止之間,自有一段蘭質飄香之趣。”生得“貌怪形容醜態。青絲髮,金絨蓋。黑肉半頤,橫生孤拐。膂力舉千斤,鐵漢都驚駭。金蓮擲地成聲,鐵聽郤船過海。家中稍有不如心,打得零星飛一派。”更兼身粗力大,“兩條膀臂猶如兵器一般,憑他勇猛的人,也不敢近他身。”把力拔棗樹的黑臉大漢鄭恩打得“痛苦難忍,叫號連天”。並由此相識,結爲恩愛夫妻,完全打破了當時盛行的男才女貌,雙方一見鍾情,後花園私訂終身,幾經波折,男方高中,奉旨完婚的言情俗套。

《飛龍全傳》語言清新流利、通俗暢達,尤其景物描寫和個性語言運用上,頗得《水滸傳》的神韻。如第二十三回,趙匡胤與柴榮、鄭恩相別,一路行來,小說寫道:”此時正當初冬時候,天氣將寒。一路上策馬加鞭,馳驅道左。正在心煩意亂,驀地擡頭,忽見路旁有座花園,那園內更無別樣樹木,只有數十株桃樹,種疏布種,株株樹上掛着十數個碗口大小的鮮桃,生得紅白相勻,滋潤可愛。”於是引起匡胤的食慾,爲下面的情節展開做了鋪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