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簡介,關於伽倻琴又有什麼起源與發展?

本文已影響3.09W人 

伽倻琴,亦稱朝鮮箏,是朝鮮民族的彈撥絃鳴樂器。朝鮮語稱가야금。流行於朝鮮半島和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伽倻琴,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箏製成。形制與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現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階排列有七聲及五聲兩種,所用右彈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箏基本一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點和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獨奏、重奏、合奏,還可以彈唱。伽倻琴的種類大體可分爲“正樂伽倻琴”、“散調伽倻琴”、現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種。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伽倻琴朝鮮語爲:가야금,在我國東北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蜿蜒的圖們江和鴨綠江畔,在長白山的林海雪原,居住着勤勞勇敢、多才多藝的朝鮮族人民。他們不僅發展了農、林、漁等各業生產,還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在人們的音樂生活中,伽倻琴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樂器,具有廣泛的羣衆性。

伽倻琴簡介,關於伽倻琴又有什麼起源與發展?

伽倻琴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中國箏製成。形制與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現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階排列有七聲及五聲兩種,所用右彈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箏基本一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點和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獨奏、重奏、合奏,還可以彈唱。

伽倻琴是民族特色很濃的彈撥樂器,形似箏。相傳6世紀時流行於朝鮮半島的伽倻國。原分雅樂琴與俗樂琴兩種。雅樂琴長約177釐米,寬約33釐米,每張12弦,每弦1柱,可以移動調節音高。俗樂琴長約152釐米,寬約17至21釐米,每張亦爲12弦。經我國改革,弦增至18根,增加4和7兩個音節,使音域比原來更寬,音量更大。演奏時,琴的一端放於膝上,一端着地,左手按弦,右手取音。既可獨奏,也可以用於歌唱伴奏。

起源與發展

據《三國史記》記載:“伽倻國嘉實王制十二絃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國樂部箏而爲之。......伽倻琴,雖與箏制度小異,而大概似之。”

伽倻琴簡介,關於伽倻琴又有什麼起源與發展? 第2張

伽倻國的樂士于勒攜琴帶着弟子尼文,到了新羅,受到了真興王的歡迎和禮遇。真興王把于勒安置在國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階古、大舍萬德等受業于勒門下,以傳其業。

伽倻琴到新羅以後得到發展,成爲新羅大樂,爲以後的宮廷樂奠定了鞏固地位。到了八世紀左右(或更早些時間),伽倻琴從新羅國傳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倉院至今還收藏着三臺伽倻琴(即新羅琴)。因爲,伽倻琴是從新羅傳到日本,同時又用於新羅樂,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稱之爲新羅琴。

到十九世紀末,伽倻琴音樂出現了高峯,這是伽倻琴藝術的轉折時期。音樂從緩慢的宮廷樂,逐漸轉變爲輕快而活潑的散調,原來流傳的伽倻琴,因不適合演奏散調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調伽倻琴,流傳至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延邊地區的伽倻琴音樂,有更新的發展,從民間流傳,發展爲專業人材的培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